中国第一台月球探测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着陆
最后更新 2020-07-03
从前“寂寞嫦娥舒广袖”,而今寂寞的嫦娥不再“寂寞”——中国有了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亦称嫦娥工程,是中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启动。
探月工程,第一是发射绕月卫星,第二是发射无人探测装置,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最后是为运输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点,并且采取样本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返回做准备。整个计划将会历时20年。
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经先后发射了4颗月球探测卫星:
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1号发射升空。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2010年10月1日,“嫦娥”2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其主要任务是要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2013年12月2日,“嫦娥”3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成功携带“玉兔”号月球探测车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
2018年12月8日,“嫦娥”4号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嫦娥”4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嫦娥”3号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探测车)。图片是由“嫦娥”3号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