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隅
(1912-10-31~1968-01-21)
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原名瑞鸿。
生于湖南长沙,卒于北京。童年即学习二胡、月琴。192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音乐教师邱望湘学习乐理和钢琴。1928年至上海入立达学园。1929年入上海劳动大学电机系,课余师从上海工部局乐队乐师俄籍R.介楚夫斯基学习小提琴。1932年转入上海国立音 乐专科学校高中师范科,从意大利籍小提琴家A.富华主修小提琴,并从黄自学习和声、作曲,协助黄自编辑《音乐周刊》。1935年兼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理论教师、大夏大学附中音乐教师,以半工半读方式升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本科学习。曾与张曙、冼星海、贺绿汀、吕骥、孙慎等人在上海、长沙、武汉等地从事音乐演出和开展抗日救亡音乐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动员介绍,1937年底至延安。历任烽火剧社成员,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员、研究室主任、副系主任、乐队队长兼指挥,兼任延安星期音乐学校校长,参加了毛泽东召集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松江鲁艺文工团及东北鲁艺音乐工作团团长。1949年后任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首任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第一副院长及党委书记。1955~1959年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编委和音乐部主任、广播系统表演团体总负责人(其间创办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央电视台党总支部副书记、中国唱片社常务副社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作有歌曲《打到东北去》(1938)、《红缨枪》《守望曲》(1939)、《反投降进行曲》(1940)等;三幕歌剧《农村曲》(1938),参与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并出任指挥(1945);1943年以他为主创作了为刘志丹移陵的《葬礼进行曲》,即1949年后广泛运用至今的《哀乐》(1943)。编印有教材《作曲法》(1938)。出版有《向隅歌曲选》(1982)。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