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三
(1933-03-24~2013-07-06)
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祖籍四川犍为。生于湖北武汉,卒于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家迁居四川成都,就读于教会学校。其间,对音乐、美术等产生浓厚兴趣。1948年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主修钢琴。1951年作为插班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桑桐、丁善德以及苏联专家阿尔扎玛诺夫等。1953年,以钢琴曲《兰花花》的创作引起音乐界的注目。1957年,以《小奏鸣曲》获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创作比赛一等奖;同年春,与蒋祖馨、刘施任联名发表了题为《论对星海同志一些交响乐作品的评论问题》引起音乐界强烈的反响。1957年秋,被错划为“右派”,送往北大荒接受“劳动改造”。1959年后改派到佳木斯合江农垦局文工团工作。1963年调入哈尔滨艺术学院(即今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1979年后,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常务理事、主席,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兼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其创作主要为钢琴音乐,除上述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外,主要有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1979)、《李贺诗两首——“梦天”、“秦王饮酒”》(1980)、《二人转的回忆》(1981),以及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他山集》(1981)等。此外,尚撰有艺术评论《新潮与老根》《中国新音乐与汉语特点的若干理论与实践之回顾》等。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