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曼,G.P.
(1681-03-14~1767-06-25)
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活动家。中文全译名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
生于马格德堡,卒于汉堡。出身于一个有路德教传统的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牧师,他很早就显露出超常的音乐天赋,10岁时,已学会演奏小提琴、长笛、齐特琴及键盘乐器;12岁时,写成自己的第一部歌剧。通过研究和改编他人(包括尼斯特凡、J.罗森米勒及A.科雷利等)的作品自学作曲。
1701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并创建大学音乐社(后来J.S.巴赫曾任其音乐指导)。1703年任该市歌剧音乐指导。1704年任新教堂的管风琴师。1705年任索劳(今波兰扎雷)的普罗姆尼茨亲王的乐队指挥,接触了当时流行的法国及意大利的音乐风格,结识了索劳教堂乐监、理论家W.C.普林茨和宗教改革家、诗人E.诺伊迈斯特。1707年他访问了巴黎。1708年任爱森纳赫宫廷首席乐师,后任乐队指挥,与巴赫过从甚密,成为其子C.P.E.巴赫的教父。1712年移居法兰克福,任该市音乐指导和巴富塞教堂乐长。1721年起任汉堡约翰教堂乐监及5个主教堂的音乐指导,直到1767年去世,其职位由巴赫接替。1722年7月起担任德国第一家商业性歌剧院——汉堡歌剧院的音乐指导,并使其维持到1738年。几乎在他上任的同时,市政委员会通过了一项禁止他参与歌剧及公众音乐会演出的议案。作为回应,他马上提出辞职并申请莱比锡托马斯教堂乐长的职位(同时申请这一职位的还有1722年被录用的巴赫、J.C.格劳普纳等),使市政委员会不得不提高其薪金并撤回上述议案。1728年与格劳普纳共同创办第一份德文音乐期刊《音乐大师作品集萃》,刊登音乐新作。
他是一位极其多产的作曲家,作品包括12套供教会年中各种节日用的康塔塔、46部受难曲、8部清唱剧及其他宗教作品,40部歌剧、600首法国序曲(即管弦乐组曲)、95首协奏曲、大量各种形式的室内乐及羽管键琴和管风琴作品。他生前通过大量演出和出版自己的作品获得了广泛而崇高的声望。其音乐活动对公众音乐会形式的确立、音乐的普及,以及德国歌剧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音乐风格深受法国及意大利音乐风格的影响,更加突出外声部,中间声部更强调和声式的处理,避免器乐化的装饰和过于频繁地使用不协和音,以及过于复杂的对位,使音乐清新自然、易于理解,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先驱之一。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