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乐濛
(1915-12-10~2008-06-16)
中国作曲家。原名时广寒。
生于河南伊川,卒于北京。在家乡接触到河南曲子、梆子戏等地方戏曲音乐。1928年进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系学习。1934年毕业后,先后在开封、郑州等地任音乐教员。1938年冬入陕北公学旬邑分校,1939年春进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三期,向冼星海、吕骥等学习指挥和作曲。1940年5月毕业后留校,在鲁艺音乐研究室工作,任鲁艺合唱团、延安市北区合唱团、延安女大合唱团的指挥。这一时期他参与创作了《保卫西北大合唱》,谱写了《送棉衣》《青春曲》等歌曲。在延安秧歌运动中,参与创作了秧歌剧《周子山》《血泪仇》等。1944年冬调往河南军区搞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此后的四年间,他历任战斗连队的指导员、营教导员、区长、县长、文工团团长等职。1949年春,调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任文工团政委。1950年创作了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同年创作了《三套黄牛一套马》《歌唱二郎山》等歌曲。还谱写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与罗宗贤合作,1952)、《刺刀擦亮保国防》等歌曲。1953年春调总政文工团做领导工作。此后作有大合唱《长征大合唱》(1956)、《解放军大合唱》(与秦西炫合作,1957)、《祖国万岁》(1959)、《缚住苍龙》(1963)等;歌剧《两个女红军》(1957);舞剧《湘江北去》(与张赫、陆原合作,1960);为故事片《探亲记》《万水千山》(与晨耕、陆祖龙合作)和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等配乐谱曲;群众歌曲《不朽的战士黄继光》《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团结战斗》等作品。1964年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创作,谱写了《就义歌》(与安波合作)、《红军想念毛泽东》(与彦克合作)、《遵义城头霞光闪》等歌曲。“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又谱写了合唱曲《祖国永远是春天》,影视歌曲《花溪水》(影片《柳暗花明》插曲)、《心中的玫瑰》(影片《泪痕》插曲,以上两首与陆祖龙合作),以及为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所作的《南湖颂》等。主要歌曲辑成《祖国英雄颂——时乐濛歌曲选》(1982)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