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11-01~1980-03-14)
美国民族音乐学家。中文全译名艾伦·帕克赫斯特·梅里亚姆。
生于美国蒙大拿州的米苏拉,卒于波兰华沙空难。1947年在蒙大拿州获学士学位,随后在西北大学师从M.J.赫尔斯科维茨和R.A.特曼攻读人类学,并先后于1948和1951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53~1954年和1956~1962年在西北大学,1954~1956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人类学。1962年成为印第安纳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并在1966~1969年担任系主任。1976年春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梅里亚姆曾于1950和1958年两次在美国的印第安人居住区,1951~1952、1959~1960和1973年3次在扎伊尔部落领导田野调查。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他逐渐形成了民族音乐学就是“文化中的音乐研究”这种对学科性质的独特界定,并明确地反映在他1964年出版的《音乐人类学》中,使之成为至今对民族音乐学发展仍具有重大影响的一部专著。在书中他指出,音乐是“由构成其文化的人们的价值观、态度与信念形成的人类行为过程的结果,乐音无非是人们为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要研究音乐,就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同时,在这部著作中他还对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过程、研究目的和任务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评述,在对这些问题的阐述过程中提出了“音乐是文化中最有顽强生命力的因素之一。一些民族的例子说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和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音乐的许多表面因素也随之改观,但它带有本质性的因素却常常顽强地保存下来,传统并没有因此而衰落”“保存不能成为民族音乐学的唯一的目的,应该在此同时去研究传统音乐的变化过程,研究其他因素、其他音乐对传统的影响”和应该“把音乐看作是能够用以加深理解世界的传达手段”等真知灼见。他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在音乐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同样也反映在他于1967年发表的《印第安居留地的民族音乐学》等论文之中。他还是《爵士乐丛书》的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