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12-07~1945-08-02)
意大利作曲家、指挥家。中文全译名彼得罗·马斯卡尼。
生于里窝那,卒于罗马。父亲是面包师,一心想让马斯卡尼学习法律。然而他却违背父愿,13岁起迷恋上作曲,在一位伯爵的资助下先后进凯鲁比尼音乐学院和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师从A.索弗雷迪尼和A.蓬基耶利继续学习作曲。由于不满学校刻板的教学内容,中途退学去一小型流动歌剧团任指挥,同时从事歌剧创作。1889年参加出版商E.松佐尼奥举办的独幕歌剧应征比赛,26岁的马斯卡尼以作品《乡村骑士》一举夺魁。该剧于1890年5月18日在罗马首演引起轰动。这是一部具有真实主义艺术风格的歌剧,它以写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山村里的爱情悲剧:退伍军人图里杜回乡后与同村姑娘桑图扎相好,然而当他再次见到入伍前的情人洛拉后,旧情复发并与之相爱。桑图扎出于嫉恨,将此事告发给图里杜的母亲及洛拉的丈夫马车夫阿尔菲奥。阿尔菲奥当众指责图里杜的行为,两人在仇恨中决斗,结果图里杜被刺死。这部歌剧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G.维尔加的同名小说,它的问世标志着西方歌剧史上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形成并确立了它的某些特点:追求带有血腥凶杀和富有刺激的情节,真实反映社会最底层的贫苦人的生活遭遇,用简洁、大众化的音乐语言渲染和刻画紧张的戏剧性场面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对生活环境的写实性描绘和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他虽然还作有其他真实主义歌剧作品,如《友人弗里斯》(1891)、《伊里斯》(1898)、《假面具》(1901)、《伊萨博》(191l,取材于戈黛娃夫人的故事)和《小马拉》,但在艺术水准上都不及《乡村骑士》。
马斯卡尼1902年去过美国。1911年在南美巡回演出。1929年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