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谦三
(1899-05-01~1976-06-09)
日本音乐学家、雕刻家。原名长屋谦三。
生于大阪,卒于奈良。1924年毕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雕刻专业,同年以作品《老人》参加第5届帝国雕刻展。曾学习过圆号及作曲。1927年赴朝鲜半岛寻访古迹,在对古代美术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对古代音乐遗迹产生浓厚兴趣,开始亚洲传统音乐的研究。1928年结识郭沫若,在郭沫若的鼓励下,1935年完成学术专著《隋唐燕乐调的研究》,次年由郭沫若译成中文于上海出版。其后,致力于中国古代乐谱的研究,对解译敦煌琵琶谱与五弦琵琶谱等做出历史性的贡献。同时对中国与日本古代乐器及其音律进行深入考证与研究,写出《东亚乐器考》等专著与论文。1948年、1952年与岸边成雄、泷辽一及芝佑泰一起两次对正仓院所藏古代乐器,其中包括唐传乐器进行考察,并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他开创了复制古代乐器先河,在他的创意与主持下,以正仓院古代筝的残片为基础,将奈良时代的唐传木画筝于1952年复原问世。1951~1965年任奈良学艺大学教授。1959年及其后任日本东洋音乐学会关西支部长、副会长。由于他在东洋古代乐器与音律研究方面的贡献,曾先后获得朝日文化奖与奈良县文化奖。主要著作有《隋唐燕乐调研究》(郭沫若译,1936)、《明乐八调研究》(张虔译,1957)、《敦煌琵琶谱的解读研究》(潘怀素译,1957)、《东亚乐器考》(欧阳予倩组织翻译,1962)、《唐代的乐器》(与岸边成雄合著,1968)。其一些重要论文收入《正仓院乐器的研究》(1964)、《雅乐——古乐谱的解读》(1969)等著作。此外,他还曾监修与解说《天平与平安时代的音乐》唱片集(1965)。其详细年谱与业绩刊于日本《东洋音乐研究》第24、25号(1968)。
林谦三的研究与著作在中国广为人知,他的一些主要著作和论文都曾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对中国音乐学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