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毓秀
(1918-11-04~2012-07-07)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
祖籍杭州。生于上海,卒于成都。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先后随劳景贤、V.苏石林、赵梅伯学习声乐。其间曾应任光之邀,参与百代公司《西湖春晓》《桃花扇》唱片的录制。同年,应工部局交响乐队指挥梅百器之邀,参加F.J.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及俄罗斯作曲家A.阿甫夏洛穆夫题献给梅兰芳的独唱曲《柳堤岸》的演唱;赴广州、香港参加广东基督教唱诗班,担任G.F.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独唱。1936年,听从冼星海的建议决定出国深造。193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院随女高音戴依斯学习声乐,1940年通过戴依斯班的声乐考试,随即参加毕业公演。1941年回到上海,在兰心大戏院举行了回国后的首次公演。同年,分别为作曲家沙梅和陈歌辛创作的歌曲《岂有这样的人我不爱他》和《美妙的百灵鸟》录制唱片。后定居成都,任四川省立艺术学校声乐教授。1946年获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奖金赴美,在该市师范学院学习电风琴、作曲及声乐。1948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受聘担任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主任。1952年后在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9年该校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任教。为了将中国歌曲演唱得更富为韵味,她开始学习京韵大鼓等传统民族音乐。1956年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到意、法、瑞三国访问演出。1957年起担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兼主任。1981年以63岁的高龄,先后在昆明、上海等城市举行“告别舞台音乐会”。此后致力于教学、演唱经验的总结及翻译工作,出版有《卡鲁索的发声方法——嗓音的科学培育》《声乐应考手册》《美声学派的原理和实践》《卡鲁索的生平和给妻子的信》《学习唱歌手册》《伊丽莎白·舒曼的教学》译著及著述等。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