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02-27~1921-08-02)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中文全译名恩里科·卡鲁索。
生于那不勒斯,卒于同地。出身贫寒家庭。童年曾在教堂歌唱,后师从G.韦尔吉内学习声乐。1894年在那不勒斯的新剧院首次登台,演唱D.莫雷利的《仁爱的朋友》。此后继续在意大利南部的一些小剧场演唱,同时从师V.隆巴尔迪学习直到1897年。同年5月在巴勒莫演唱A.蓬基耶利的歌剧《歌女焦孔达》才首次获得真正的成功。1901年在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演唱G.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时,由于观众不友善的表现使他离开那不勒斯,并决定永远不在那里演唱。后来他确实这样做了。1902年5月14日首次登上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舞台演唱《弄臣》获得极大成功。同时还在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地演唱,但他演唱最多的地方还是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从1902年直到1920年。其间在意大利演唱了两次,一次是1914年在罗马科斯坦奇剧院的义演,另一次是在米兰。他在大都会歌剧院共演唱了36个角色,600多场次。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男高音。
由于早期缺乏完整系统的正规训练,其嗓音曾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在高音上有时不得不利用假声甚至移调。直到1902年他才克服了高音上的困难。他的嗓音被认为具有男中音色彩,这使它听起来既饱满、光泽,又悦耳、柔软、辉煌而感人,时而轻柔、风雅,时而炽烈、激昂。他的强音极为洪亮。他的半声,尤其在早年,柔媚迷人。卡鲁索控制气息的能力惊人,在连音和滑音方面有超凡的表现力,这使他能够演唱C.-F.古诺的《浮士德》,G.比才的《采珠人》《玛侬》,普契尼的《玛侬·莱斯科》《艺术家的生涯》和《托斯卡》等法国和意大利的抒情歌剧,甚至19世纪歌剧(如《爱的甘醇》和F.von弗洛托的歌剧《玛尔塔》等)。同时,他热情的品质、激昂的喧叙演唱和戏剧激情使他成为一位G.威尔第的歌剧《弄臣》《命运的力量》《阿依达》《犹太女》等的权威诠释者。卡鲁索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不只因其具有独特的嗓音,还因其热忱和激情的演唱风格。他最后一次公开演唱是1920年12月24日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