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10-01~1935-05-17)
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教育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34)。中文全译名保罗·迪卡斯。
生于巴黎,卒于同地。从小即具有非凡的音乐感知力,1882~1888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师从G.马蒂亚斯学习钢琴,师从E.吉罗学习作曲。毕业那年(1888)因创作康塔塔《维莱达》获二等罗马奖。随后创作的序曲《波利耶克特》(根据法国剧作家P.高乃依的悲剧,1891)和《C大调交响曲》(1896)都进入法国主要交响乐队的演出曲目。为迪卡斯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是配器绚丽、形式独特的交响谐谑曲《魔法师的弟子》(一译《小巫师》,根据歌德的同名叙事诗,1897)。此外,19世纪90年代的其他作品,以及20世纪初的一些作品,如《降e小调钢琴奏鸣曲》(1900)和钢琴曲《变奏曲、间奏曲和终曲》(根据拉莫主题,1903),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受
作为音乐作家,迪卡斯为后世留下了很大一笔音乐批评遗产,文章总数在330篇以上。他与杂志《周刊》和《艺术年鉴》(1892~1905)以及报纸《日报》(1923~1924)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于他在音乐、历史、文学、哲学方面的广博知识,他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其特点为人文主义倾向,既忠于传统又对创新予以充分理解。
作为音乐教育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1909年起担任巴黎音乐学院的教授,1912年之前教配器,1913年开始教作曲。1926年起主持作曲教研组。他的学生中有法国作曲家
他的作品还有为圆号和钢琴写的《田园诗》(1906)、练声曲(吉普赛风格,1909),以及为纪念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P.de龙萨诞生400周年而作的《龙萨的十四行诗》(声乐和钢琴,19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