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09-08~1904-05-01)
捷克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中文全译名安东宁·德沃夏克。
生于伏尔塔瓦河畔的小村庄奈拉霍捷夫斯,卒于布拉格。
19世纪70年代,德沃夏克的创作步入一个新阶段。首先是创作于1872年的富有爱国精神的合唱《白山的子孙》,由捷克作家V.哈莱克作词,以1620年斯洛伐克民族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事件为题材。这部作品歌颂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的光荣历史,呼吁捷克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祖国的幸福和自由而斗争,演出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从此,德沃夏克的作品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并陆续出版。创作于1875~1877年的22首《摩拉维亚二重唱》,为他后来驰誉全球的作曲家声望奠定了基础。这些作品得到
19世纪80年代起,已成为成熟作曲家的德沃夏克开始步出国门,1884~1896年共9次访问英国,亲自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不仅向外界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也使国外了解了捷克的民族和历史。如:根据中世纪的拉丁文歌词为重唱、合唱及管弦乐而作的
1888年2月,在布拉格与
和德沃夏克保持着珍贵友谊的另两位音乐家是奥地利杰出的指挥家、德沃夏克管弦乐曲的热心指挥者
80年代及90年代初,在频繁的访问演出活动的同时,德沃夏克仍然进行创作,交响曲、室内乐、歌剧、钢琴曲、乐队曲等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歌剧《雅各宾党人》(1888);第6~8交响曲(1880、1885、1889);表现爱国思想的《胡斯教派序曲》(1883);被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的三联序曲(1891~1892),《斯拉夫舞曲第二集》(1886~1887),《杜姆卡钢琴三重奏》(1890~1891);7首吉普赛歌曲(1880),其中《母亲教我的歌》是德沃夏克最著名的歌曲;为F.F.尚贝尔克的民间戏剧《约瑟夫·卡耶坦·狄尔》所创作的序曲《我的家》(1881~1882,其中的主题采自F.J.什克劳普为J.K.狄尔的戏剧《锥子节》所创作的配剧音乐)等。1890年底,布拉格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担任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他一共教过50多个学生,其中有
1890年,德沃夏克被选为捷克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并且接受了奥地利三级金质勋章。1891年当他第7次访问英国时,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1892年他接到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创办人瑟伯夫人的邀请,请他出任该院院长职务。德沃夏克于1892~1895年在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工作,教授作曲和配器,兼任学院交响乐队的指挥。他改造了纽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体系,使之更为严谨和合理,教学之余还在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城市举行作品音乐会。
1892年10月至1893年春,德沃夏克创作了他全部创作中最杰出的作品《第九交响曲》(题名《自新大陆》,作品95),这是他在美国的第一部作品,抒写了他对美国这个新大陆的印象和感受。德沃夏克在信中写道:“如果我没有看见美国,我是永远写不出像现在所写的交响曲来的。”他在美国的第一个假期是在捷克侨民的一个中心区——艾奥瓦州的斯皮尔维尔度过的。在那里,他置身于捷克乡村风味的环境,受到亲如手足的同胞们真挚、热情的接待,感到无比亲切。在那里创作了被誉为“美国四重奏”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96),1894年1月在波士顿首演。在游览了尼亚加拉瀑布以后,创作了《G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小奏鸣曲》(作品100)中慢乐章主题的草稿,这部作品后来献给了他的孩子们。
1893、1894年,德沃夏克的两个好朋友柴科夫斯基和比洛相继去世,同时又得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在异常悲痛的情况下他创作了著名的《圣经歌曲集》(作品99,1894年),使他的歌曲创作达到了高峰。1894年暑假他回到捷克度假,其间创作了8首钢琴幽默曲(作品101),其中第7首是举世闻名的乐曲,曾被改编为很多乐器的独奏曲。他还修改了歌剧《德米特里》(第2版),于1894年11月7日在布拉格的民族剧院举行了第2版的首演。他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续签了聘约,但他非常想念祖国和家乡的亲人,在每一封信中都吐露出这种心绪。这种怀念和忧愁的感情还体现在他极其著名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中。
从美国回来后,他在创作上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交响诗和歌剧方面。他致力于用交响音乐来表现民间的诗篇,1896年一年中,他创作了4首标题交响诗——《水妖》《正午的女巫》《金纺车》和《野鸽》(作品107~110),这些都取材于捷克诗人K.J.爱尔本的叙事诗。1897年创作了第五部交响诗《英雄之歌》(作品111)。在1888年完成歌剧《雅各宾党人》之后,他有十多年未再涉及歌剧领域,而在他最后5年的创作生涯中连续写了3部歌剧:《魔鬼与卡嘉》(作品112,1898~1899)、《水仙女》(作品114,1900)、《阿尔米德》(作品115,1902~1903)。
1904年3月25日在《阿尔米德》首演时,他突感不适,检查结果是肾脏和膀胱都患了不治之症。1904年5月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5月5日,捷克为德沃夏克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音乐的民族性体现在喜歌剧《国王与烧炭人》、为合唱和乐队写的富有爱国精神的颂歌《白山的子孙》,以及《摩拉维亚二重唱》等作品中。民族特点特别鲜明地表现在《斯拉夫舞曲》和3首《斯拉夫狂想曲》中。《斯拉夫舞曲》共两集,各8首,原为钢琴二重奏,改编为管弦乐曲后更为流传。在两集舞曲中,德沃夏克娴熟地运用了几种典型的斯拉夫舞曲的特点,如豪勇、热烈的
德沃夏克对世界音乐文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交响乐创作和室内乐创作方面。他的交响曲奠定了捷克民族交响乐的基础,他的交响诗以其形式的独特和创新在交响诗领地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交响序曲是音乐会序曲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交响乐方面的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5部序曲、5部交响诗。交响曲除第一部和最后一部外,均无标题,9部交响曲按写作顺序为:第一,c小调,作品3(1865);第二,降B大调,作品4(1865);第三,降E大调,作品10(1865);第四,d小调,作品13(1874);第五,F大调,作品76(原作品24,编号第三,1875);第六,D大调,作品60,(原编号第一,1880);第七,d小调,作品70,(原编号第二,1884~1885);第八,G大调,作品88(原编号第四,1889);第九,e小调,作品95(原编号第五,1893)。除了《第九交响曲》以外,比较重要的是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是德沃夏克交响乐创作上的转折,具有戏剧性史诗的特点,其内容和主题材料都与《胡斯教派序曲》有联系,德沃夏克擅长的富于表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风格在这部交响曲中表现得十分充分,交响曲因其悲壮的英雄气质而被人们喻为“悲剧交响曲”或“悲壮交响曲”。《第七交响曲》在风格上还特别接近柴科夫斯基的器乐戏剧作品,虽然在创作该交响曲时他还未接触到柴科夫斯基的第四和第五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在演出时经常被称为“英雄交响曲”,虽然这个名称非德沃夏克本人所起,但十分符合该作品的内容和气质。作品中悲壮的主题、坚强和刚毅的力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交响乐创作的巅峰,表现了作为捷克作曲家对美国的感受以及对祖国、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内容上则受到美国诗人H.W.朗费罗描写印第安人的长诗《海华沙之歌》的影响,反映在第二及第三乐章中。第一和第四乐章则更多地表现了他对美国的感受。德沃夏克为交响曲创作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主题,但对美国报纸将交响曲称为“美国的交响曲”则断然反对。
作为捷克交响乐学派的创立者,德沃夏克和同时代的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C.弗兰克、
德沃夏克作有5首音乐会序曲,除了《我的家》序曲以外,《胡斯教派序曲》歌颂了爱国牧师J.胡斯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宏大的气势再现了胡斯战争这一充满戏剧性的题材,歌颂了胡斯教派的勇猛善战和刚毅不屈。其音乐的性格特征在音乐会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被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的一组序曲,分别冠以《在自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的标题,描述人们在生活中获得的3种深刻的感受:在严肃安静的夏夜中的个人感受,卷入了欢乐的漩涡中的人的感受,为热烈的爱情所支配、为妒忌所毒害的人的感受。它们合起来是一个整体,贯串着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音乐主题——自然主题;而分开来的时候,又是3首独立的序曲。这些都是音乐会序曲中所罕见的。
德沃夏克的5首交响诗是交响诗园地中的奇葩,他在忠实于民间叙事诗的前提下,采取了非常灵活、自由的结构形式,创造了独特的混合曲式结构。这种形式上革新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在交响诗《野鸽》中,是对混合曲式的一个贡献。
在室内乐领域,德沃夏克创作了14首弦乐四重奏、2首钢琴四重奏、5首五重奏、7首三重奏和1首六重奏。在创作交响诗和晚期的几部歌剧之前,室内乐是他重要的创作领域,1872~1881年的10年中,每年都有室内乐作品产生。他的室内乐作品都没有标题,有的是在斯美塔纳的影响下创作的,如《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6)、《G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77);有的寄托了自己的心绪,如当3个孩子先后夭折,创作了 悲伤、忧郁的《g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26)和《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80),在母亲去世后创作了《f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65)。最有价值的是《杜姆卡钢琴三重奏》(作品90)和《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96)以及最后的两首室内乐作品:《降A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5)和《G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06)。
除了以众多优秀的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蜚声世界以外,德沃夏克还创作有10部歌剧。它们在题材和音乐方面都十分多样。第一部歌剧《阿尔弗雷德》虽未公开上演,但其序曲却具有英雄性的戏剧力量,经常在音乐会上以“戏剧序曲”的名称演出。接下来的3部歌剧都是喜歌剧,《国王和烧炭人》以民间童话为题材,《顽固的情人》中的一个旋律在15年之后又被德沃夏克用于G大调《第八交响曲》的谐谑曲乐章中,《农民无赖》的题材接近于斯美塔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