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欧与尤丽狄茜》
R.de卡尔扎比吉编写脚本。奥菲欧又译俄耳甫斯,尤丽狄茜又译欧律狄刻。1762年10月5日首演于维也纳。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是格鲁克与卡尔扎比吉联手合作的3部改革歌剧(另两部为《阿尔刻斯提斯》和《帕里斯与海伦》)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在20世纪之前,该剧是歌剧院保留剧目中创作年代最早的剧目。作曲家和脚本作家在该剧中成功地摒弃了以往意大利正歌剧的繁复情节和雕琢风格,追求古希腊式“高贵的单纯”的审美境界。格鲁克晚年曾写作了此剧的法语版,法语脚本由P.-L.莫林翻译改写,1774年8月2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
歌剧故事梗概:故事取材自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但与C.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在情节细节上有很大差异。第一幕,在环绕着月桂树与柏树的墓地旁,奥菲欧与牧羊人们用鲜花祭奠死去的尤丽狄茜。奥菲欧哀伤难抑,用歌声倾诉思念之情。此时爱神出现,告知天神朱庇特对他表示怜悯,允许他到冥府寻回妻子。但是他必须用动听的歌声平息冥王和复仇女神的怒气,并且在重回人世之前不能回头看妻子,否则就会永远失去她。奥菲欧心中充满喜悦和感激。第二幕,奥菲欧来到阴森可怕的冥府界口。复仇女神的神灵以恐吓的舞蹈与合唱企图阻止奥菲欧,奥菲欧用沉着的歌声使复仇女神的怒火渐渐平息。奥菲欧来到幸福之谷,他赞慕这里的美丽景象。幸福神灵欢迎他的到来并把尤丽狄茜交给他。奥菲欧严守禁律,不看妻子一眼,牵着她的手离开幸福之谷。第三幕,尤丽狄茜对于丈夫的态度疑虑重重,她怀疑是否自己红颜已逝,丈夫已经不再爱自己,那她宁可重回冥府。奥菲欧终于忍不住回首相望,尤丽狄茜渐渐逝去。奥菲欧绝望地唱出著名的咏叹调“失去尤丽狄茜,我怎么办”。在他拔剑自杀之际,爱神出现,告诉奥菲欧,他经受住了爱情的考验,尤丽狄茜将重回他的身边。牧羊人用欢快的歌声和舞蹈祝贺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重聚,奥菲欧与妻子赞颂爱神给予他们幸福爱情。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音乐风格明显受到法国歌剧的强烈影响(合唱与舞蹈的突出作用),同时又融合了意大利歌剧的抒情性特点(独唱声乐的优美旋律)。剧中的革新之处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在声乐风格上摒弃意大利正歌剧中惯用的返始咏叹调和花腔,用更大规模的场景结构消除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僵硬交替,起用更有表现力的乐队来伴奏宣叙调等。宣叙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而咏叹调则被置于最有感情冲击力的戏剧部位,从戏剧需要出发,旋律质朴无华,抒情感人。第三幕奥菲欧的咏叹调“失去尤丽狄茜,我怎么办”正是这种风格的最佳体现。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