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0-04-07~1842-10-02)
美国神学家、作家。
生于罗得岛州纽波特,卒于佛蒙特州本宁顿。钱宁家族是新英格兰地区的名门望族,在美国历史上有众多各界名人。外祖父曾为罗德岛副州长、首席大法官,曾代表罗德岛签署《美国独立宣言》。幼年不幸,5岁时母亲去世,13岁时作为哈佛学院医学教授的父亲也撒手人寰。尽管如此,家族亲戚还是给予慷慨帮助,使他能够继续接受正规教育。1795年,进入位于波士顿的钱宁雕像哈佛学院,4年后以第一名成绩荣誉毕业。1803年,获波士顿联邦大街大教堂牧师职位,终生担任此职。他利用这座教堂的特殊地位,参与、策划、发动唯一神教的改革运动。1820年,合作创办《基督教纪事报》,以配合唯一神教论战,积极宣传唯一神教基本教义和改革思想。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积极投身废奴主义、新制度实验等各种社会改革运动。
自18世纪后半叶起,新英格兰地区各大教会中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大派别就基督信仰的基本问题开始发生严重分歧,争议的核心是“上帝唯一”还是“三位一体”。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都能够以同行之爱,求同存异,教派间相互转堂传道,沐浴信徒,基本能够和平共处。1805年,因哈佛大学监事委员会任命长期职位空缺的神学院院长一事,引发两派公开决裂,从而肇始了近25年左右的持续公开论战,并分裂为公理教会和唯一神教会,史称“唯一神教论战”。作为这场教义论战的主将,钱宁以充满激情的布道和公众演讲,呼吁抛弃加尔文教的保守主义教条,否定“三位一体”,强调“上帝唯一”,倡导以人性至善、意志自由、人人救赎等自由主义神学观念所铸造的新信仰体系。1819年发表的布道文《唯一神的基督教》不仅系统性地阐述了唯一神教的基本教义和神学体系,而且也使其成为这一新宗教运动的领袖人物和代言人。其后发表的《反对加尔文主义的道德论证》(1820)、《像上帝的样子》(1828)等,不仅解答了唯一神教众多的思想和伦理问题,更激发了新一代以超验主义为旗帜的基督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除神学成就外,钱宁积极关注和参与当时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运动,特别是废奴主义运动。1830年,出版《论文、评论、杂文集》,阐述了以唯一神教信仰为根本的宗教与社会改革问题。1835年,出版《蓄奴制》一书,认定奴隶制度是一种罪恶。但是,钱宁反对非洲裔种族的彻底解放,主张依靠白人的道德力量和善意的监管,在黑人与其主人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的主仆关系,从而解决美国的种族问题。这些观点也体现在《废奴主义者》(1836)、《致亨利·科雷的一封公开信》(1837)、《自我修养》(1838)、《论各自由州的道义责任》(1842)等布道文或论文中。
钱宁的签名钱宁虽在文学艺术上成就不高,但对美国文学的思想影响却是巨大的,特别是对超验主义运动的直接影响。唯一神教所蕴含的基督人文主义激发了超验主义思潮,所倡导的人的神性、人权与尊严、生命与自由及其教育、和平、慈善、反对蓄奴制等思想理念直接传给了超验主义。在论文《论美国文学》(1830)中,钱宁主张寻找一种区别于英国或殖民地的、独一无二的美国民族文学形式,呼吁尽快发表一部“文学独立宣言”,摒弃旧世界的禁锢与偏见,拒绝重复,重写历史,重开文学道路,重新审视宗教、道德、政治及文学批评所有的陈规旧矩。这一文学独立思想对美国的独特民族文学定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DELBANCO A.William Ellery Channing: An Essay on the Liberal Spirit in America.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
• GURA P F.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 A History.New York:Hill and Wang,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