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实施的一系列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一。核心是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确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新区规划选址并同意定名为“雄安新区”。5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201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开会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要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其中5次提到“雄安质量”,并将“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作为2035年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7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这个定位,围绕创造“雄安质量”,赋予雄安新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9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印发,提出到2035年,“雄安质量”标准体系基本成熟并逐步推广,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雄安质量”被写入《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雄安新区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创造“雄安质量”,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共二十大报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均出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相关表述。
2023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持续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廉洁雄安”保障“雄安质量”。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稳步有序、量力而行,持续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积极探索和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强化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合理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创造“雄安质量”。
“雄安质量”是一个涵盖规划、建设、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体现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及城市治理理念等多方面。
为创造“雄安质量”,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健全完善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考评体系、管理体系等,着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雄安质量”,有利于推动雄安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在创造“雄安质量”目标的指引下,雄安新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项纪录。例如,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建设,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成为雄安新区诞生的首个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是中国首个大规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的高铁站等。
图为2022年9月6日拍摄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