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航天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不仅有大气和适宜的温度,还与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对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开展科学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16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任务规划一次性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三大任务,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首次。2020年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当天,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后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两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3月4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首批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全色图像,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贺电,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实施,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系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