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伊罗夫,A.Ya.
最后更新 2021-07-20
(1885-07-06~1950-09-25)
苏联导演、戏剧理论家。
生于罗甫诺市,卒于莫斯科。1913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法律系。1905年开始戏剧生涯,在基辅、彼得堡、里加等地剧院担任演员。1908年开始从事导演工作,排演《哈姆雷特》和《万尼亚舅舅》等。1914年在莫斯科创办卡美尔剧院,初期上演的戏有:《沙恭达罗》《费加罗的婚姻》《莎乐美》等。这些戏突出表现了塔伊罗夫追求形式美的倾向。1922年排演J.拉辛的《菲德拉》,在法国访问演出时(1923)引起轰动。此后他转向“具体的现实主义”。排演的戏有《大雷雨》《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塔伊罗夫根据自己提出的合成舞台艺术原则,排演了《日罗夫列·日罗夫里亚》(1922)等音乐剧。1930年,他率先在苏联舞台上排演B.布莱希特的《三分钱歌剧》。1933年排演的《乐观的悲剧》,体现了塔伊罗夫追求感情充沛、形式优美的表演原则,成为苏联戏剧史上杰出的导演作品。20世纪40年代塔伊罗夫执导的戏有:据福楼拜小说改编的《包法利夫人》、M.高尔基的《老头子》、A.P.契诃夫的《海鸥》等。1950年卡美尔剧院关闭。
塔伊罗夫认为表演是最复杂、最难驾驭的艺术,他反对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V.E.梅耶荷德的戏剧理论,形成了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