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07-07~1974-11-13)
意大利电影演员、导演。
生于索拉,卒于法国塞纳河畔讷伊。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小职员家庭。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舞台和银幕上扮演轻松喜剧的角色,是当时意大利最受观众欢迎的演员。30~40年代,主要从事电影表演,出演了近40部影片。1935年建立自己的剧团。1939年成为电影导演,将自己早期的舞台剧《紫玫瑰》拍成电影并担任主角。之后陆续导演了《品行不端的马德兰》(1941)、《梯丽莎的礼拜五》(1941)、《女修道院的烧炭党人》(1942)3部抒情喜剧片。
1943年德·西卡拍摄了《孩子们在注视我们》,通过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孩子的眼睛去看成人世界的自私和伪善。影片向法西斯电影发起挑战,因此遭到官方反对。这是德·西卡作为导演与C.柴伐蒂尼担任编剧的第一次合作,两人随后相继合作了《天国之门》(1945)、《擦鞋童》(1946)、《偷自行车的人》(1948,描写失业工人)、《米兰的奇迹》(1951,讲述无家可归的米兰穷人)、《温别尔托·D》(1952,展现领养老金者的孤独贫困)、《屋顶》(1956)。这些影片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若干艺术原则,如情节淡化、街头拍摄和非职业演员等。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尖锐的社会批判,怪诞的讽刺色彩,轻松优美的喜剧性,深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
20世纪60年代,德·西卡的创作发生明显变化,从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转向拍摄大明星主演的娱乐片,如《乔恰拉的女人》(1960)、《昨天,今天,明天》(1963,获第37届美国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一个新世界》(1966)、《向日葵》(1969)等。70年代,德·西卡重新回到反法西斯题材上来,拍摄了《芬齐-孔梯尼家的花园》(1970),获第21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第44届美国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德·西卡最后两部影片是《短暂的休假》(1973,获第17届意大利电影大卫奖欧洲大卫奖)和《航行》(1974)。
由于缺乏拍片的资金,德·西卡经常接受大量片约,用当演员的酬金来拍摄自己想拍的影片。因此他一生虽然只导演了25部影片,但是出演的影片有15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