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月报》
最后更新 2018-07-13
中国电影杂志。
1933年5月1日在上海创刊。月刊,16开本。由明星影片公司编辑、出版,上海华威贸易公司发行。主要撰稿人有黄子布(夏衍)、席耐芳(郑伯奇)、张凤吾(阿英)、郑正秋、张石川、沈西苓等。1935年1月1日,出版至第二卷第六期后自行停刊,共出有12期。后另出《明星半月刊》。《明星月报》是在左翼电影运动蓬勃发展中出版的。它在《创刊旨趣》(第一卷第一期)中明确宣布“电影是属于大众的”,“是大众所需要的银色的安慰”。在创刊号上,刊登了席耐芳、张凤吾、尘无(王尘无)撰写的3篇重要理论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左翼电影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方针、任务和大众化路线,是左翼电影运动的纲领性文献。作为明星公司的宣传刊物,该刊以相当的篇幅刊登了明星公司出品影片的剧照、本事、演职员表、电影小说和插曲歌谱,介绍了《脂粉市场》《春水清波》《上海二十四小时》《女性的呐喊》《压迫》《女儿经》《到西北去》等影片,并收入《春蚕》《青春线》《人伦》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影片剧本。此外,还发表明星公司的片场速递,报道各摄制组的行程经过和拍片趣闻。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宣传刊物对本公司出品的一味溢美,该刊本着对中国电影界发展前景所负的责任,发表了不少电影理论、评论、技术和史料类文字。如《关于影评问题》《中国电影的本质问题》《论电影宣传》《中国电影的检讨——从表面的转变说到今后的趋势》等。同时,也登载了介绍苏联进步电影理论的文章和苏联影片(《生路》)的电影剧本。与同时期的一些电影刊物相比较,《明星月报》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立场,是左翼电影阵地中具有一定影响的论坛之一。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