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
最后更新 2019-09-10
中国京剧作品。
故事源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及《东周列国志》小说第96回。1950年,翁偶虹、王颉竹在京剧旧本《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剧本收入《戏曲选》第1卷(1958)与《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北京市卷》(1959)。《将相和》描写战国时,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赴会有功,被封为赵国丞相。上将军廉颇居功自傲,屡次向蔺相如寻衅。蔺相如以国事为重,始终忍让。后经上大夫虞卿劝解,廉颇愧悔,至相府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同心辅国。改编本对廉颇、蔺相如故事的思想意义有所提高,围绕廉颇与蔺相如的冲突,以“相如献策”“赵王用贤”“完璧归赵”“渑池赴会”“长街挡道”“酒楼释嫌”“廉颇悔过”“负荆请罪”等主要场子,表现了团结御侮的主题;并且发挥京剧袍带戏的特点,对生(蔺相如)、净(廉颇)的唱做,进行了很好的安排。其中3次“长街挡道”,刻画了蔺相如的宽宏、忍让与廉颇的狭隘、骄横。1950年,《将相和》由新中国实验京剧团的李少春、袁世海和太平京剧社的谭富英、裘盛戎分饰蔺相如、廉颇,在天津、北京同时上演。根据演员的不同特长,剧作的唱念安排略有不同。1952年,《将相和》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剧本奖。剧本收入中国戏曲学会编写的《中国当代百种曲》(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京剧《将相和》剧照(谭富英饰蔺相如,裘盛戎饰廉颇)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