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制片机构。
生产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和蒙古语译制片的综合性制片厂。1958年8月10日正式建厂。1959年,与长春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了第一部故事片《草原晨曲》。1962年改为内蒙古电影译制片厂,专门译制蒙古语影片。1979年恢复原名,重新拍摄故事片,兼制新闻纪录片和蒙古语译制片。厂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1995年译制片室从电影厂分离出去,组建内蒙古民族语译制中心,同年,洗印车间撤销。2009年12月10日,为整合影视资源、拓宽产业链,以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为核心组建内蒙古电影集团,保留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牌子。
2010年9月,更名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有限责任公司。此后,陆续拍摄了电影《遥远的锡林郭勒》《塞外长风》《漫瀚调》《五部微电影》《乌胡尔图辉腾》《母亲的飞机场》等,其中《漫瀚调》获2016年第13届世界民族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提名和最佳音乐片奖,2016年第11届内蒙古自治区艺术萨日纳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
《成吉思汗》剧照
建厂以来,出品了200余部电影,95%以上的作品是1979年恢复故事片生产以后完成的。其中《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成吉思汗》《天上草原》《珠拉的故事》《索蜜娅的抉择》《心跳墨脱》《走进石锁沟》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110多项大奖。译制蒙古语影片近2000部,其中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成立后译制影片近800部,生产、制作、发行、拷贝16毫米蒙古语电影3500多部,多部数字蒙语译制电影已进入农牧区公益院线。多部译制影片荣获国家四部委颁发的第1、2、3届少数民族语优秀译制影片骏马奖和综合技术骏马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娜奖等。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因此先后获国家“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先进集体”和“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