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1864)
近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
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今花都)人。乡村塾师。清道光八年(1828)起屡试未中,遂绝意科场。后在《劝世良言》的影响下,吸取西方基督教义的平等思想,于道光二十三年创立拜上帝会,利用宗教形式,发动和组织农民。先后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等,认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号召人民信仰皇上帝,击灭“阎罗妖”(指清朝统治者)。主张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姊妹,应平等相待,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旋称天王。咸丰三年(1853)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分兵北伐和西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猛烈进攻下,安庆、苏州、杭州相继失守,天京被围时,拒绝“让城别走”,困守孤城。同治三年四月(1864年6月)病逝天京。哲学上,试图用精气来说明上帝的万能及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认为人的灵魂“皆禀皇上帝一元之气,以生以出,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原道觉世训》)。故“天人一气理无二”(《原道救世歌》),以“物极必反”来说明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于今夜退而日升矣”(《原道醒世训》)。坚信陵夺斗杀之世,会转变为太平之世。认为“天地之中人为贵,万物之中人为灵”(《原道觉世训》)。主张事在人为,“古来事业皆由人做”,反对“不自贵而贵于物,不自灵而灵于物”(同上)。主张在地上建立“天国”。认为“天国”就是“公平正直之世”,就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在“天国”里,政治上人人平等,都是兄弟姐妹,经济上的分配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认为由此可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试图在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之后,在小农经济上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一种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倾向。伦理思想上,把博爱的道德观念与经济上的平均主义相结合,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相号召,要求人们“各宜为公,莫为私”。又提出妇女解放问题,主张男女平等,实行婚姻自由,“凡天下婚姻不论财”。批判纲常名教,但在太平天国后期,又系统地恢复了“君道”“臣道”“子道”“夫道”“妻道”,提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生杀由天子”“妻道在三从”等。著作编为《洪秀全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