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
图1 湖北省图书馆外景
中国成立最早的官办省级公共图书馆。1904年3月14日创办于武昌武当宫。1905年3月,武当宫图书馆与学堂应用图书馆合并,名湖北图书馆,日后屡次扩建,以藏书丰富,章程严密而著称。1928年,扩大规模,收集中西文新出版科学书刊,采用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编目,并使用卡片式目录进行文献检索。1934年2月,筹建新馆,馆址定在蛇山南麓抱冰堂右侧高观书院遗址;1936年9月建成开放。1938年8月~1940年9月,西迁至恩施。1946年8月,从恩施迁复武昌,更名湖北省立武昌图书馆;1948年1月,对外开放。1949年7月~1954年9月,馆名频繁更改;1954年10月12日,定名湖北省图书馆。2012年迁入沙湖之滨的新馆,12月8日对外开放。馆舍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为10.23万平方米,各类阅览座席6300个。是湖北省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
图2 湖北省图书馆内景
截至2016年,馆藏实体文献总量达761万余册(件),其中,线装古籍46.2万余册(善本5.9万册),报刊62.5万册,视听文献24.3万册(件);可供读者使用的数字资源总量共880太字节(TB),缩微制品3.5万件,电子图书23.5万种,数字资源自有总量106太字节(TB)。馆藏中,尤以古籍善本、地方志、民国文献等最富特色,宋、元、明、清各代珍本皆有收藏,有9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图书馆坚持全年无休,免费开放,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课题检索、公益讲座、数字资源利用等服务,形成“长江讲坛”“长江读书节”“童之趣少儿读书节”及公共数字文化惠民月、魅力文化公益展览等服务品牌。在全国首创“廉政文化图书馆”和“全国讲座资料中心”;牵头组织湘鄂赣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联盟总服务人群2.3亿。组织成立湖北省美术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四馆”联盟。自2012年12月以来,年均接待读者260万人次,书刊借阅76万人次、209万册次。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不断通过门户网站、移动图书馆、微信等方式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服务。馆内设有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盲文图书馆、徐行可纪念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还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者自助办证机,满足读者全天候的借阅需求。
图3 湖北省图书馆阅览室
隶属湖北省文化厅。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图书馆下设采编部、少儿部、网络与数字资源部、特藏与地方文献部、宣传策划部、教育培训部、图书借阅部、信息咨询部、读者活动部、报刊部、辅导部、理论研究部、业务拓展部等20个部门。多次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一级图书馆”“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创办有《读者空间》月刊,与湖北省图书馆学会联合编辑专业期刊《图书情报论坛》。
• 汤旭岩,马志立.湖北省图书馆早期历史(1904—1908) 之考察.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2(1):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