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关于改革和健全军队体制编制的基本观点。见诸J.斯大林写于1923年3月14日的《论俄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等论著中。斯大林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K.马克思和F.恩格斯曾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进而推动军队组织结构的发展和完善。在苏联军队建设的实践中,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基本思想,高度重视军队体制编制的改革问题。1922年,红军取得了苏俄内战和反对外国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战争的胜利。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建设红军,成为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1923年3月,斯大林指出:“军队的组织形式,兵种和军种,通常是和作战形式和方法相适应的。前者随后者改变而改变。”(《斯大林军事文集》第109页)他进一步解释说,在运动战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大量的骑兵。在阵地战中则相反,骑兵或者不起任何作用,或者只起次要作用,因为一切决定于重炮兵、航空兵和坦克。军事艺术的任务就是保证自己掌握一切兵种,使它们日臻完善,并且善于把它们的行动配合起来。同年11月,斯大林在军事学院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根据战胜邓尼金骑兵的经验,又一次集中论述了骑兵的建设与运用问题。他强调,骑兵集团军的组建是极其必要的,骑兵的组织形式要与作战形式和方法相适应。斯大林认为,红军的骑兵集团军之所以能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并在战争中战胜敌人,关键是适应了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需要,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结合:①骑兵和机枪的结合。1919年夏,红军发明了有名的“塔昌卡”,在进行战斗的敞篷马车上安装重机枪,由驭手、射手和副射手三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塔昌卡”在第1骑兵集团军中的广泛使用,成为大量骑兵和大批机枪结合的标志和骑兵集团军历史上最突出的一页,并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斯大林指出:无论红军的骑兵怎样强大,如果它在作战时不善于把马的力量同机枪和火炮的力量结合起来,它就不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②骑兵和作为辅助力量的步兵的结合。骑兵集团军把若干步兵部队编入了自己的队伍,通常用大车调运步兵部队,并且把步兵部队作为抗击敌人的掩护,以便在其掩护下稍稍休息,聚集力量,重新打击敌人。斯大林指出,这种结合使红军的骑兵部队变成一个挥动自如、坚强有力的拳头,于1919年底在通向沃罗涅什的接近地上,以12个团打垮了敌人的约22个团,使敌人胆战心惊,成为载入骑兵集团军史册的最光荣的一页。在斯大林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联红军的组织形式根据作战形式和方法的变化,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先后组建了炮兵、装甲兵、空军航空兵、化学兵等新的现代兵种,以及诸兵种合成部队和兵团等,为最终赢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的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军队学说,对苏联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军队的体制编制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