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最早建立的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中级以上指挥、参谋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苏军诸兵种合同战斗和集团军战役问题研究中心。1918年12月8日组建,时称工农红军总参军事学院。1921年8月5日更名为工农红军军事学院。1925年11月5日更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院址在莫斯科。
1936年以前,主要培养高、中级指挥人员。1936年起,培养诸兵种战役战术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学院最初不分系,不设教研室。1924年4月~1925年1月,M.V.伏龙芝任院长期间,健全了院系体制,改革教学方法,发展了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末,学院设置的主要领导与教学机构有训练部、政治部、科研部和物质技术保障部,基本系、函授系、研究生班、战役战术教研室、火箭兵炮兵教研室、装甲坦克和牵引教研室、通信教研室、后勤教研室、空军教研室、战争史和军事学术史教研室、马列主义教研室、苏共党史和党政工作教研室等。学院先后开设过高级速成班、高级主管人员进修班和特训班,负责培养高级指挥人员,后来专门设立战役系(1936年,该系改建为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事学院),负责训练集团军、方面军两级指挥与参谋人员。学院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3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创立了大纵深战役理论,为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争年代和战后,积极总结作战经验,深入研究军事学术中的新课题。50年代开始研究核条件下的军事学术、作战样式及对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等问题。
伏龙芝军事学院学员方队走过红场
建院以来,为部队培养了数万名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军官。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大批学员奔赴前线。苏德战争时期,为部队输送了1.1万名指挥员和参谋人员。该学院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培养出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如苏联元帅G.K.朱可夫、I.S.科涅夫、R.Ya.马利诺夫斯基、K.K.罗科索夫斯基、I.K.巴格拉米扬等。学院还为其他国家军队培养指挥干部。中国的刘伯承、左权、刘亚楼等曾为该院学员。该院曾获红旗勋章、列宁勋章、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等。1992年,改称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1998年与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等合并,改编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合成军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