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日昌
最后更新 2019-12-08
(1823-07-07~1882-02-27)
中国晚清国防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字持静,别名禹生(又作雨生)。
广东丰顺人。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中秀才,1859年(清咸丰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湘军统帅曾国藩幕府,襄办军机要务。1863年(清同治二年)被江苏巡抚李鸿章调至上海创办洋炮局,生产开花炮和炮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积极发展军事工业,亟图自强以抵御外侮。1865年,任苏松太道,主持购买洋人在沪设置的铁厂,接收容闳从美国购回的机器,9月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造枪炮、修造舰船。1867年,升江苏布政使,首先提出设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洋海军的具体计划,主张用海军取得近海制海权,以改善东南沿海防务。又提出实行三洋海军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飞驰援应,相互配合,合力击敌的方针。1868年,升任江苏巡抚,落实清廷重振经制武装的要求,认真整顿绿营,从中挑选精壮编练练军,装备洋枪,教练洋操,颇有起色。力主改革清朝陆军军制,分设野战军和地方治安部队,重点建设野战军以抵御外敌侵略。1874年,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发动的各督抚大臣关于海防的大讨论中,其三洋海军计划成为中心议题。又上奏海防条议,全面论述有关国防近代化问题,在朝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被封建顽固派诬为“丁鬼奴”。1875年(清光绪元年),继沈葆桢任福建巡抚兼福州船政大臣。选派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赴英、法学习海军技术、战术。并赴台巡视,主持建造新式炮台,训练洋枪队和洋炮队,架设海底电缆以密切海峡两岸联系。1879年后在籍养病期间,继续关心海防建设,指出日本将南侵台湾,北图朝鲜,强调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1882年病逝。有《抚吴公牍》《丁禹生政书》《洋枪队操练图说》等存世。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