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关于不断发展军事科学的重要观点。见诸斯大林1943年5月1日发布的《最高统帅命令》等系列著作。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军事科学中的具体运用。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红军和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德国法西斯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至1943年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歼灭德军及其盟国军队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苏联红军阻止了德军的战略进攻,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使得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苏联的国民经济已完全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武器数量增多,质量改善,同时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兵力增加到600多万人。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国内一些舆论认为德国法西斯军队已经不足为患,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1943年2月23日,斯大林深刻地分析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指出:苏联红军之所以能取得粉碎敌人进攻的伟大胜利,正是由于红军在战争中努力学习按照现代军事科学的要求,将勇敢无畏的精神与善于在战场上领导军队的才能结合起来,组织实施堪称军事艺术典范的围歼敌重兵集团的大战役。他告诫说,敌人遭受失败,可是还没有被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由于受到红军的打击正处于危机中,然而,这并不是说,它就不能恢复元气了。同德国侵略者的斗争还没有完结。这个斗争才刚刚扩展和炽烈起来。因此在红军队伍中,不应该有泰然自若、疏忽大意、骄傲自大的情绪。他命令苏联红军:加强对敌人的打击,不停地勇猛地追击敌人,不让敌人在防御地区进行巩固,白天黑夜都不给他们休息,切断敌人交通线,合围敌军,如果他们不投降就歼灭他们。同年5月1日,斯大林又强调指出:“在军事上,特别在这种现代化战争中,不能停步不前。在军事上停止不前,就等于落伍。大家知道,落伍的人是会挨打的。”(《斯大林军事文集》)他要求红军全体官兵研究战争经验,不断提高战斗技能,学会如何打胜仗。
斯大林的这一观点,对于苏联军队在卫国战争中不断完善武器装备、改进作战方法、推进军事建设、创新军事理论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