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3-03-19~1873-05-01)
英国传教士、非洲地理考察家。又译利文斯顿、李文斯顿。
生于苏格兰布兰泰尔,卒于今赞比亚境内的班韦乌卢湖畔奇坦博村。家境贫寒,10岁当童工,靠半工半读学习。1836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希腊文、医学和神学。1840年,获医学学位。1841年,到贝专纳(今博茨瓦纳)任传教士,一面传教,一面从事地理考察。19世纪40年代后期,遍游贝专纳北部。1849年,到达恩加米湖。1851年,到达赞比西河。他对恩加米湖的发现曾受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奖励。
从1852年开始,为了传教和开辟内陆的贸易通道,利文斯敦对非洲中南部进行了3次长途考察。第一次为1852~1856年,在巴洛茨酋长塞克勒士的帮助下到达西海岸的罗安达,后东行到达东海岸的克里马内,成为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横越非洲大陆的欧洲人。在考察中,他发现了赞比亚河上的大瀑布,并以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他的考察证实南部非洲实际是水土肥沃林木茂盛的地方。1858年,在英政府资助下第二次去非洲,并以英国领事身份指挥对东非、中非的考察。先后考察了赞比西河、希雷河和鲁伍马河流域及马拉维湖和尼亚萨湖地区,但未能找到通向内陆的水道。第三次考察从1866年开始,目的之一是勘察中非分水岭和尼罗河的源头。他勘察了大湖地区,并考察刚果河河源。1868年,发现坦噶尼喀湖。但在试图搞清坦噶尼喀湖水的流向时染病。1871年3月,抱病到达卢阿拉巴河注入刚果河处的尼扬圭。1872年,再次向南探察尼罗河源。1873年因病重去世。
利文斯敦对非洲中南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情况所作的调查,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同时,对目睹的贩卖奴隶的罪恶活动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他的考察资料激起外部世界对非洲的兴趣,但也被殖民主义者利用,作为进一步侵略非洲的线索。
著作有《南非考察和传教旅行》(1857)、《赞比西河及其支流探险记》(1865)。
• 金斯顿 W,洛 C.伟大的非洲探险者.龚雅静,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 李文亮.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