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之间的民族矛盾与冲突。
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第三大岛,面积9251平方千米,人口94.9万(2013),主体民族是希族人和土族人。希族人是公元前2000年移民塞浦路斯的希腊人的后裔,信仰希腊东正教,操希腊语,占总人口的72.8%。土族人是1571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塞浦路斯后,移居岛上的土耳其人后裔,信仰伊斯兰教,讲土耳其语,占总人口的9.6%。外籍人占17.6%。英国人到来以前,塞浦路斯是奥斯曼帝国属地。1878年英国占领塞岛以后,希族人要求塞与希腊合并(即“意诺西斯”)。1950年,希族人举行公民投票,95%的希族人赞成“意诺西斯”。同时希族敦促希腊政府两度向联合国大会提交议案,要求在塞实行民族自决原则,均遭否决。1955年4月,希族人成立武装组织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实现“意诺西斯”。此后希、土两族矛盾激化,希、土两国关系恶化。
当土耳其和希腊为塞浦路斯问题发生冲突时,塞浦路斯希族人为与土族同胞和平共处举行游行
1959年2月19日,英国、希腊、土耳其三国与希、土两族签订《苏黎世-伦敦协定》,作出成立独立的塞浦路斯共和国、总统和副总统分别由希族人和土族人担任等规定。三国承诺保证塞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1960年8月16日,塞浦路斯共和国宣告成立,首任总统为希族人
1964年,英国巡逻部队经过一处哨所,希族人正在观看土族人的一举一动
塞独立后两族矛盾并未化解。1963年12月21日,两族爆发冲突。27日,英、希、土三保证国向塞派遣维和部队,但未能制止冲突。1964年12月26日,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1974年7月15日,推行“意诺西斯”的希腊军政府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的马卡里奥斯合法政府。马卡里奥斯逃往英国。
1964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塞浦路斯
政变发生后,土耳其以行使1960年英、希、土三国“保证条约”为由,于1974年7月20日单方面进行武装干涉,占领塞北部36.26%的领土。1975年2月13日,土族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
在联合国主持下,两族多次进行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分歧是:①未来国体问题。土族主张建立两族、双区联邦制国家;而希族坚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证国家统一。②三大自由问题。希族要求两族享有自由来往、自由定居和财产自由支配权;但土族只同意自由往来,不同意自由定居,也不同意对逃往南部的希族人给予财产赔偿。③国际保证问题。希族主张塞浦路斯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应由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希腊和土耳其及不结盟运动一些重要国家提供保证,任何国家无权单独干涉塞内政;但土族坚持必须保留土耳其单方面干涉的权力。④土耳其驻军和移民撤离问题。希族坚持必须首先撤走土全部驻军和移民;土族则坚持待联邦政府成立后分批撤出,而且要求保留少量土驻军以保证土族的安全。⑤加入欧洲联盟问题。1990年,完全由希族控制的塞政府正式申请加入欧盟。土族认为只有在塞问题解决后才能加入欧盟,而且威胁如果塞政府单方面加入欧盟,北塞将加速与土耳其的一体化,甚至与土合并。2004年5月1日,塞政府控制的南部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