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9-05-28~1806-01-23)
英国政治家、首相(1783~1801,1804~1806)。又称小皮特。
生于肯特郡海斯,卒于伦敦普特尼。老皮特之次子。托利党人。1773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1781年4月,当选下院议员。1783年底,受国王乔治三世之命组阁。主张自由贸易,减少国债。初期得不到下院多数信任,在国王支持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争得议会多数支持后继续执政。这种做法在英国内阁制历史上开创了先例。他继续给予君主挑选和驱逐大臣的权利。
任职初期,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财政、税制改革。1784年,通过《改革英国东印度公司法案》,规定在公司董事会之上设由国王任命的政府监督委员会,加强内阁对印度事务的控制,削弱公司特权,设置总督统辖孟买和马德拉斯管区。1785年,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未获通过。1786年,同法国签订互降关税的《英法通商条约》。这些措施符合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史称“新托利主义”。此外,支持废除奴隶贸易,推进选举改革。
1791年通过立法,改组加拿大魁北克的行政建制。在对外政策上,反对俄国和法国强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放弃与法国维持和平,曾三次(1793年2月、1798年底、1805年4月)组织反法同盟,干涉革命,进行反对拿破仑一世的战争。同时,在国内镇压民主运动,禁止集会结社,反对爱尔兰自治。1801年,议会通过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法案》,取消独立的爱尔兰议会,爱尔兰议员前往威斯敏斯特议会履职。建议赋予天主教徒政治权利,遭君主反对,于1801年3月14日辞职。
1804年5月,因H.阿丁顿内阁无法有效主导对法国的战争,小皮特再次组阁。第三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失败后瓦解。病逝后,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
• EHRMAN J.The Younger Pitt,3 vols.London:Constable,1969-1996.
• HAGUE W.William Pitt the Younger:A Biography.London:Harper Perennial,2005.
• CROWCROFT R,CANNON J.The Oxford Companion to British History,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