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10-13~2013-04-08)
英国首相(1979~1990)、保守党领袖。婚前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
生于林肯郡格兰瑟姆,卒于伦敦。1943年,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攻读化学。1946年,任该校保守党协会主席。获牛津大学理学士和文科硕士学位,以及律师的执业资格,擅长税收案件。毕业后任一家化学公司研究员和律师。1949年起,作为保守党候选人参加议员竞选活动,两度失败。1951年,同D.撒切尔结婚。1953年,加入林肯法学协会。1959年,当选保守党下院议员。
1961~1964年,任年金和国民保险部政务次官。1964~1970年,历任保守党影子内阁年金事务发言人、住房和土地事务发言人、财政和经济事务发言人、动力事务发言人以及教育事务发言人。1970年6月至1974年2月,任保守党E.R.G.希思内阁教育和科学大臣。作为内阁中唯一的女性,和首相关系并不密切,也不参与重要问题的决策。希思在1974年连续输掉两场大选后举行保守党领导选举,撒切尔夫人作为唯一有能力发出挑战的阁员,在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1979年5月任首相,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1987年连选连任,是20世纪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
在首相任内,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政策,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对内采取紧缩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等措施,控制通货膨胀;削减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加速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限制工会权力;加强法律,对群众运动采取强硬政策。对外增加军费预算,加强防务,确保独立的核威慑力量;主张加强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的合作;协调欧美关系,加强大西洋联盟,与美国总统R.里根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意美国在英国部署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巩固同英联邦国家的联系;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开展东西方对话。任期内,英国还因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同阿根廷发生马岛之战。主张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科学交流。1977年第一次访华。1982年9月再次访华,同意就香港问题同中国政府谈判。1984年12月第三次访华,同中国政府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她的执政特点被概括为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夫人因提议征收人头税、建议对医疗卫生和教育制度进行市场化改革、拒绝支持欧洲统一货币和统一经济政策,引起党内激烈争论,被迫于1990年11月12日辞去首相职务。同年12月获功绩勋章。1992年退出下院,获封撒切尔女男爵。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开批评其继任者J.梅杰的温和政策,也对她不同意的保守党和工党立场持批评态度。死后葬于伦敦切尔西皇家医院墓地。
著有回忆录《唐宁街岁月》(1993)、《通向权力的道路》(1995)和A.库克为她编的演讲集《英国的复兴》(1989)。
• CAMPBELL J.Margaret Thatcher.London:Jonathan Cape,2000.
• CROWCROFT R,CANNON J.The Oxford Companion to British History,2nd Ed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