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军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北平西南宛平县卢沟桥(今属北京市丰台区)附近制造的一起军事冲突。又称卢沟桥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开始大力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1936年4月,将原天津驻屯军扩编为中国驻屯军。5月,派驻华北的军队增至6000人。9月,再次制造丰台事件,强占北平门户丰台镇,控制津浦要道。1937年初,又从本土和中国东北调集大批武器弹药,充实华北驻军的实力。自6月起,占领丰台的日军经常在卢沟桥附近举行以中国军队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面对日军挑衅,中国守军第29军加强了警戒,增加卢沟桥一带的兵力,并从6月26日起开始对北平实行夜间特别警戒。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奋起抗击日军的进攻
7月7日傍晚,日军在卢沟桥西北龙王庙附近举行夜间演习。晚10时半左右,演习中止,附近突然响起几声枪声。日军随即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但遭到中国守城官兵的拒绝。很快,日军所谓失踪的士兵便归队了,但日方却不肯就此罢休,仍然要求调查这名士兵失踪的原因,并蛮横指称先前突然响起的枪声来自中国军队,蓄意扩大事态。经反复交涉,中方同意派员与日方共同开展调查。8日晨4时许,双方代表到达宛平。但日军增派的部队300多人也赶到了卢沟桥附近,与原在该地演习的部队一起对宛平县城形成包围态势,且随即向中国军队阵地发起猛攻,炮轰宛平县城。中国29军官兵奋起抵抗,激战一天一夜,至9日凌晨,不但挫败了日军想要迅速占领宛平县城的企图,而且夺回了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卢沟桥铁路桥和龙王庙。
卢沟桥的枪声,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同仇敌忾,促进了国内各种政治势力的团结。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
1937年7月26日,朝北平逼近的日军广部部队
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亦采取自卫抵抗方针,调兵北上增援。17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声明“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全国各族人民用各种方式支援29军抗战,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七七事变地图
日本一面以和谈为缓兵之计,一面决定增兵华北,并任命香月清司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到7月下旬,日军在平津一带增兵已达10万人,并完成了对平津的军事包围。26日,日军向29军发出最后通牒,限37师于28日正午以前从北平附近撤退完毕;同时向南苑一带发动猛烈进攻。中国29军奋起抗击,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殉国。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也被侵占。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8年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七七事变是多年来日本在华北种种侵略活动的继续和大升级,也是长期以来日本独霸中国野心的总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