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
中国唐朝时期东突厥贵族。
阿史那咄六设之子。处罗、颉利可汗在位时,其为夹毕特勤。开皇十九年(599),启民可汗逃奔隋朝,漠北各部拥戴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可汗。启民可汗回到东突厥后,阿史那思摩遂又去掉可汗的称号。
武德初年,思摩多次出使唐朝。武德七年(624)八月,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军侵犯唐朝。秦王李世民带兵抵御突厥,并向突厥陈述利弊得失。颉利可汗随后派遣思摩与突利可汗前往会见李世民,请求通和修好,李世民答应其请求,唐高祖招思摩到御榻前,封其为和顺郡王。
贞观四年(630),唐朝派李靖等率军大破突厥。颉利可汗兵败被俘,各部族首领纷纷抛弃颉利可汗投降唐朝,唯独思摩跟随颉利可汗并遭俘获。唐太宗李世民因赏识思摩的忠心,任命他为右武侯大将军、化州都督。同年五月,唐太宗改封思摩为怀化郡王,赐姓李。不久改任北开州都督,统领颉利可汗的旧部,居住在黄河南部地区。
贞观十三年四月,突利可汗之弟结社率众反叛。上书言事者多说突厥留在黄河南岸有诸多不便。同年七月九日,唐太宗诏令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赐给鼓和大旗,率领突厥以及安置在各州的胡族,令其渡过黄河,回到漠南,使他们世代为唐朝的屏障,保卫边塞。阿史那思摩等惧怕薛延陀部,不肯北迁。唐太宗派司农卿郭嗣本赐薛延陀玺书,写道:颉利可汗已然败亡,他们的部落都来归附大唐,朕不计较他们旧的过失,嘉奖后来的善举,待其官员皆如朕手下的百僚,视其部族民众皆如朕之百姓。中原王朝崇尚礼义,不毁灭别人的国家,先前打败突厥,只是因为颉利可汗一人有害于百姓,实在不是贪图其土地,夺其牲畜。想重立一位可汗,所以将投降的突厥各部落安置在河南一带,听任他们畜牧。如今人丁兴旺,户口滋生,朕内心非常高兴。既然已答应另立一可汗,便不能失信。秋天将要派遣突厥渡黄河,恢复其故国。你们薛延陀受册封在前,突厥受册封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你们在漠北,突厥在漠南,各守疆土,镇抚本族各部落。如有越境劫掠,我大唐就要发兵,各问其罪。薛延陀虽然不满,但也不得不接受此诏令。于是,唐太宗命思摩率领所辖部落迁往黄河以北,漠南一带。唐太宗亲临齐政殿为他们饯行,又派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鸿胪卿刘善等人携带册封文书,赴其部落聚居地,在黄河边筑祭坛而册立思摩。
贞观十五年,阿史那思摩带领十多万百姓、精兵4万、马匹9万渡过黄河,建牙于旧定襄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以防卫唐王朝的北部边疆。贞观十七年,阿史那思摩不能服众,属下多有二心,又无法抵御薛延陀的进攻。思摩很是惭愧,要求入朝宿卫,于是改任右武卫将军。后随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被流矢射中,唐太宗亲自替他吮血。不久班师回朝,死于京师,追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筑坟像白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