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
最后更新 2020-04-09
(727~781)
中国唐代宰相,两税法的创制者。字公南。
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初以文章知名。唐代宗大历时,官礼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掌诏敕的撰写,其文笔受到朝士的赞许,称为“常杨”。大历九年(774),升为吏部侍郎。与当时宰相元载有戚谊,故受到元载的赏识与提拔。十二年,元载得罪被杀,遭到牵连,被贬为道州司马。
大历十四年(779),唐德宗李适即位,崔祐甫推荐杨炎可以重用,因而从贬所召回,任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中央财赋本储存在太府寺所属的左藏库。安史之乱后,移贮于宫廷的大盈内库,由宦官掌管。杨炎入相后,首先提出国家租赋不能变成皇帝私产,建议把大盈内库财赋仍拨归有关部门管理。唐德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建中元年(780),建议废除租庸调制,创立并推行了两税法,为后代所沿用,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制度的一大变革。建中二年,卢杞入朝为相,与卢杞不合。同年十月,遭卢杞诬陷,被贬为崖州(治所在今海南海口琼山区东南)司马。途中赐死。
参考文献
• 李志贤.杨炎及其两税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词条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