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1891)
演员。工老生,兼武生。
祖籍安徽怀宁。本名杨久昌。父亲杨二喜,是徽班武旦演员,善耍大刀。月楼自幼拜张二奎为师。张二奎门徒以“玉”字排行,因名杨玉楼,后改月楼。同门师兄弟有陆玉凤、沈玉莲、程玉翠、俞玉笙(后名菊笙)等。
杨月楼身材魁梧,扮相英俊,嗓音高、宽、亮俱备,能戏极多。所扮角色有《四郎探母》的杨四郎(沈容圃绘戏装肖像收入《同光十三绝》中),《安居平五路》的邓芝,《镇潭州》的岳飞,《御碑亭》的王有道,《群英会》《取南郡》的鲁肃,《回笼鸽》的薛平贵等,这些都是程长庚的戏路;还有《打金枝》《金水桥》的唐皇,《五雷阵》的孙膑,《桑园会》的秋胡等,是张二奎的戏路;《定军山》《阳平关》的黄忠,则是余三胜的戏路。他的武生戏有《长坂坡》《黄鹤楼》的赵云,《连环套》《恶虎村》的黄天霸,《翠屏山》的石秀,《下河东》的呼延寿廷,《泗州城》《安天会》《芭蕉扇》的孙悟空。当时张二奎也能唱武戏,演过《恶虎村》的黄天霸,所以杨月楼与俞菊笙都能唱武生,可算是得自师门。杨月楼的猴儿戏很精彩,观众呼以“杨猴子”。
杨月楼
清同治十一年(1872),杨月楼应邀赴上海,以“串客”名义演出于金桂轩。当年四月二十九日(6月4日)《申报》载:“金桂仅以杨月楼一人哄动时目,遂使车盖盈门,簪裾满坐,几欲驾丹桂而上之。”(《戏园琐谈》)袁翔甫《续沪上竹枝词》云:“金桂何如丹桂优,佳人个个懒勾留。一般京调非偏爱,只为贪看杨月楼。”自注:“戏以丹桂为较优,而勾栏中人独趋金桂,致招物议。杨月楼……玉立亭亭,艺兼文武,现称‘串客’焉。”(1872年5月18日《申报》)后进丹桂园演出,与孙菊仙、杜蝶云等同台,丹桂营业日盛一日。同治十二年(1873)冬,杨月楼因婚恋事遭人诬陷,判“四千里充军”。正当发配时,逢皇太后四十寿,从轻发落,“一年徒役满,取保释放”(《杨月楼遇赦》,1875年4月7日《申报》)。光绪二年(1876),又受丹桂园邀请登台,演文武双出,“观者几无从插足。初唱《牧羊卷》,声音宏亮,腔调圆熟,无不喝彩,曲终逼音格调,纯是京都程长庚脱胎;后演《泗州城》,扮悟空收妖,枪棒如梨花滚雪,明月走珠,至于平空纵跳,更为余事……旧剧新演,神乎技矣”(1876年11月10日《申报》)!是年岁尾,杨月楼曾集资在丹桂茶园西首一桂茶园故址新开戏馆取名鹤鸣园,先后演出了约两个月,但在《申报》广告上不登其名,只以“准演”二字代之,如“准演《凤鸣关》”“准演《翠屏山》”,仍为当局所不容,欲将其递解回籍,月楼闻讯遁去。曾到天津有短暂演出,后为程长庚邀往京都,搭入三庆班。光绪四年(1878),程长庚不仅把三庆班的事务交给了杨月楼,而且向精忠庙事务衙门呈文,“选保”杨月楼任精忠庙会首。“及长庚殁,而月楼果能维持三庆至十年之久”(王芷章《京剧名艺人传略集》)。光绪十四年(1888)冬,杨月楼入选昇平署。光绪十七年六月初一日(1891年7月6日)病故。其子杨小楼是京剧杨派武生的创始人。小楼幼时,月楼把他给莫逆之交谭鑫培认作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