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1977)
演员。工老生。本名承桓,乳名小白。
北京人。满族正白旗。祖姓喜塔腊氏。出身官宦人家。祖父裕德为清光绪年间进士,叔祖父(一说伯祖父)裕禄,曾任清廷理藩院尚书、直隶总督,做过中堂,时称裕中堂。父亲熙明字润甫,曾在清廷度支部任职。辛亥革命后,家道中落,虽为贵胄之后,生活却窘困、拮据。他自幼受到严格的蒙教,5岁在家塾读书。童年时跟着大人们看了一次堂会戏,从此爱上了京剧,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这样的家庭,唱戏被看作是辱没门楣的举动。坚定不移的志向和百折不挠的决心,使他冲破了重重阻难,于10岁时拜言菊朋为师。他向言氏学会了《贺后骂殿》《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托兆碰碑》等戏中的唱段,言师还教他喊嗓子、练身段、练水袖,念锣鼓点儿。从此,他走上了习艺的途程。后言菊朋转为职业演员,经常赴外地演出,他又不断向吕正一、王荣山请教,从于冷华学打把子,勤修不懈。17岁时,经父亲旧友引荐到张学良部下军营中当了一名抄写文卷的录士。同时坚持习练演剧技艺,并常到燕居雅集票房练戏,并认识了票界名家红豆馆主溥侗,向其请益。他每日黎明即起,遛弯儿喊嗓,苦练武功,风雪无阻。如是几年,安然度过了倒仓关,练出一条好嗓子。与女票陶默厂(音ān)在吉祥、开明戏院按期串演所学之剧,锻炼舞台经验,长进极快。
《碰碑》饰杨继业
《空城计》饰诸葛亮
《苏武牧羊》饰苏武
《四郎探母》饰杨延辉
《将相和》饰蔺相如
奚啸伯与侯玉兰在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广告(1941年11月29日《申报》)
奚啸伯22岁时,背着母亲赴天津,与尚和玉、陶默厂合作演出于春和戏院,深得观众称许,一“炮”打响,成为他跻身菊坛的起步,从此正式开始了演剧生涯。继而又同李吟香、云丽珠、雪艳琴、胡碧兰、章遏云、李香匀、金友琴、马德成等合作演于天津。在津还结识了名票夏山楼主(韩慎先)、王庾生、朱作舟等,得到不少教益。艺业上初露头角后,又得到其兄臂助,终获母亲许可,并同往天津定居。先后与杨小楼、尚和玉、尚小云同台奏艺,潜心领悟他们的艺术神髓,探究演剧的堂奥,如饥似渴地充实自己,受益颇丰。1935年12月在天津北洋戏院挂头牌挑梁演唱,与沈丽莺、新艳琴合作,贴演了《甘露寺》《骊珠梦》《雪艳娘》《法门寺》《御碑亭》《红鬃烈马》诸剧。后又领衔偕杨维娜、董俊峰、金鹤年赴南京出演。此次恰逢梅兰芳率承华社也在南京演出,其艺受到梅氏的格外瞩目,遂邀他加入承华社同赴汉口及天津、上海、长沙、香港各地演唱。在此期间,常与梅氏合演《四郎探母》《红鬃烈马》《龙凤呈祥》《三娘教子》《打渔杀家》《汾河湾》《法门寺》《审头刺汤》《御碑亭》《宝莲灯》等。并主演《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捉放曹》《十道本》《白蟒台》《上天台》《清官册》《连营寨》《击鼓骂曹》《法场换子》《断臂说书》等剧。名家的提掖和不断的舞台磨炼,使他在剧艺上锐意精进,日臻成熟。1937年,在北平自组忠信社再挂头牌,阵容极为齐整,侯玉兰、陈丽芳、高盛麟、傅德威、侯喜瑞、裘盛戎、王泉奎、萧长华、茹富蕙、姜妙香、李多奎、王少亭等各行名家均曾相辅演出,并常与金少山、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张君秋、言慧珠等同台奏艺。20世纪40年代初,社会上便有了“马(连良)、谭(富英)、奚、杨(宝森)四大须生”之誉。
作为老生演员,他的禀赋并不十分优异,身材较矮,嗓音较窄,音量不大。但他以锲而不舍的苦学苦练克服了这些不足,扬长避短,化弱点为特色。他宗谭师言,兼容余、马,还拜过李洪春,学红生戏。同时广为求教于票界名家,许多戏受过红豆馆主的指点。他能兼采众美,取精用宏,开拓自己的艺术途径。练成一副“有如洞箫之美”(徐慕云语)的嗓音,深醇而柔婉,唱腔清切圆活,精纤雅洁,格局谨严,意蕴深隽,长于喷口,讲究吐字。如:《哭灵牌》的[反西皮二六],唱得悲凉哀痛,情深意切;《白帝城》托孤的[二簧三眼、原板]使人听来声声传情,句句有戏;《空城计》的[西皮二六]、《二堂舍子》的[二簧快三眼]、《洪羊洞》的[二簧三眼]、《碰碑》的[反二簧]等,都是他演唱艺术中的精品,久已脍炙人口。
他的念白,研练工深,十分讲究四声音韵,吞吐收放有致,字句清晰分明,有抑扬抗坠之妙,备达意传情之能。他主张通过念白的声调、语气、感情去刻画人物,如他演的《十道本》褚遂良的诤谏,《清官册》寇准的审潘,《白帝城》刘备托孤的自责,《四进士》宋士杰在“头公堂”的申诉等大段念白都体现了他的这些主张和深湛的功力。
他的表演,细腻而洗练,大方而飘洒,注重神韵,追求意境。他主张举止神态都必须切合身份,一哭一笑均不可脱离人物,如他演《南天门》曹福的走雪,《清风亭》张元秀的衰迈,《胭脂虎》李景让的诙谐等都符合人物身份。最为可贵的是,由于他的文化素养深厚,在舞台上气质脱俗,格调高雅,具有一股凝重的文化气息,这正是奚派艺术的神髓所在。
他的戏路宽广,谭、言、余、马诸家的许多剧目都能搬演,除前所述者外,还有《珠帘寨》《乌盆记》《琼林宴》《摘缨会》《牧羊卷》《焚绵山》《一捧雪》《苏武牧羊》《乌龙院、坐楼杀惜》《群英会、借东风》《大保国、二进宫》《祢正平》(《击鼓骂曹》带“长亭”,言派演唱此场,名《东郊送衡》)等。后期还排演了新编古代剧《范进中举》《屈原》《宋江》和现代戏《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桥头镇》《红云崖》《节振国》《奇袭白虎团》等。新戏《范进中举》成为奚派的保留剧目之一。
他一生勤奋好学,勇于求索,爱读书,工书法,潜心钻研剧艺,富于创造精神,在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参加北京市京剧团四团和石家庄地区京剧团。1977年12月10日逝世。子延宏,工京剧净行,为孙盛文弟子。孙中路,工武生。门人有刁元礼、苏承龙、欧阳中石、孟筱伯、张宗南、孙宝成、张荣培、韩志安、金福田等。王则昭、徐荣奎曾从其问艺。再传弟子有李伯培、张建国等。有艺术评论集《奚啸伯艺术生涯》(1991年12月新华出版社出版)和传记《奚啸伯》(2000年4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二书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