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作品。
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林海雪原》小说集体改编。1958年陶雄负责编剧,申阳生执笔。首演于江苏南京。导演陶雄、李仲林、李桐森。主要演员李仲林、纪玉良、王正屏、李秋森、贺永华、李桐森、刘斌昆、赵晓岚。1964年,剧本修改加工,陶雄、刘梦德执笔。同年6月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65年3月,成立《智取威虎山》剧组。由章力挥、陶雄、刘梦德、高义龙组成编剧组,对剧本重作修改加工。删去剧中一撮毛杀害栾平妻的情节,增加《深山问苦》一场。剧本基本定型。1966年正式公演于上海。江青从1964年开始插手此剧,1967年后指令于会泳负责,1969年10月剧本改定,1970年正式演出,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戏曲艺术片。主要演员童祥苓(饰杨子荣)、沈金波(饰参谋长)、施正泉(饰李勇奇)、齐淑芳(饰常宝)、张佑福(饰常猎户)、王梦云(饰李母)、贺永华(饰座山雕)、孙正阳(饰栾平)。1976年,上海京剧团曾赴日本访问演出。粉碎“四人帮”后一度停演。经修改恢复演出,为上海京剧院保留剧目。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牡丹江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小分队进入深山,发动群众,追剿盘踞在威虎山的座山雕匪帮。侦察排长杨子荣假扮土匪胡彪,以献“联络图”为名打入匪窟,查清明堡暗道,计送情报。除夕夜,杨子荣智胜逃匪栾平,乘威虎山举行百鸡宴之机,与滑雪赶来的小分队及民兵里应外合,聚歼群匪,生擒座山雕。剧作颇具传奇色彩,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重视发挥京剧艺术特长,以歌舞抒情,展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深山问苦》一场中[西皮原板]“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定计》一场中[二簧导板]转[回龙]、[原板]“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等唱段都脍炙人口。特别是《打虎上山》一场的[二簧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配以多乐部伴奏曲,大气磅礴,于传统“趟马”程式中融入现代舞蹈语汇,载歌载舞,情景交融。《急速出兵》一场的集体滑雪舞蹈,也是京剧表演创新的精彩片段。人民出版社1971年7月出版《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收入剧本、剧照、主旋律乐谱、舞蹈动作说明、舞台美术图表。与该剧题材相同的京剧作品,还有程嘉哲、萧甲编剧,北京京剧团首演本《智擒惯匪座山雕》,陈国珍、赵秉南、田英编剧,吉林省辽源市京剧团首演本《智擒座山雕》等。
《深山问苦》 童祥苓饰杨子荣(右二) 齐淑芳饰常宝(左三) 张佑福饰常猎户(右一)
《打虎上山》 童祥苓饰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