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演出团体。简称鲁艺平剧团。
该团成立前,学院教、职、学员和原鲁艺实验剧团团员中就有少数会些平剧演唱或演奏者,在院外平剧爱好者的参与下创作并排演平剧现代戏。1938年7月首演了以传统戏《打渔杀家》为基础创作的《松花江上》,王震之编剧,阿甲饰渔民领头人赵瑞,金仲鸣饰大教师,李纶、张东川分饰张恩、孔武,崔嵬(后由张冶接替)饰丁团总,成荫饰丁郎,演出获得成功。之后,连续编演了《松林恨》,王震之编剧,阿甲主演;《夜袭飞机场》,陶德康编剧并主演;《刘家村》,李纶编剧,张东川主演;《赵家镇》,罗合如编剧,阿甲、方华主演;《学不够》,王地子编剧并主演。1939年春,集中少数平剧活动的参加者组建了第一个平剧研究并演出的专业单位“旧剧研究班”。该班由罗合如任指导员(艺术),张东川任班长(行政)。在此前后,鲁艺曾两次以现代人的服饰和装扮演出传统戏。第一次演前半出《红鸾喜》,任均(女)、石畅、展宇主演;第二次演《打渔杀家》,阿甲、任均、石畅主演,李纶、张东川、崔嵬等参加演出;1939年9月又演出了现代戏《钱守常》,阿甲编剧兼饰钱守常,任均饰钱女,王一达饰汉奸地主,石天饰狗腿子,任桂林饰游击队长,罗合如饰日本军官。在以上几次演出中,参加文武场伴奏的有卜三、王久晨、王震之、邓玉成、刘沛、刘炽、刘介之、李纶、陈叔亮、金紫光等。从西安购置回戏箱后,于1940年元旦开始正式穿戴戏装演出传统戏。第一出是全本《法门寺》,陈冲负责排练,阿甲饰赵廉,任均饰宋巧姣,石畅饰刘瑾,王一达饰贾桂。此后又演出一些传统戏。如《群英会》,阿甲饰鲁肃,罗合如饰孔明,陶德康饰周瑜,石畅饰黄盖,王一达饰蒋干,张东川饰曹操;《棒打薄情郎》,任均饰金玉奴,陶德康饰莫稽,王一达饰金松。当时乐队由陈冲司鼓,华君武操琴,刘炽、陈叔亮、樊清章分掌各种打击乐器。
1940年4月5日,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部发出“鲁字第七号公告”:“为集中旧剧人才,从事旧剧之研究与改革工作,本院决定成立平剧团(先从平剧着手),以符律衡同志为团长。其内部组织与干部配备如下:①研究科,科长符律衡兼任;②教练科,科长陶德康;③演出科,科长罗合如;④指导科,科长陈冲。”从此,鲁迅艺术文学院平剧团宣告成立。符律衡是阿甲的原名。一年后,增设副团长,由罗合如担任,石畅继任演出科科长,免去阿甲兼职,李纶继任研究科科长。成立之初,只有30余人,如果没有团外及院外京剧爱好者参加,不能演出角色较多的大戏。不久,鲁艺第三期学习结业,戏剧系同学石畅、任均、展宇和美术系同学刘笑生(石天的原名)被分配到团工作,后又从院外陆续调来一些演员、演奏员等。1941年冬,曾在第三期音乐系学习的专业京剧工作者任桂林从国民党统治区重返延安,参加该团。1942年春,原第三期戏剧系同学王异(王一达的原名)从实验剧团转调该团。至此,全团增至42人。
主要艺术创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有:卜三,鼓师;王一达,编剧、导演、大丑兼老生、老旦;王铁夫,文武老生兼演其他行当;方华(女),花旦兼青衣;石畅,编剧、导演、花脸兼丑;朱革,老旦兼丑;任均(女),青衣、花衫兼刀马旦;任桂林,编剧、导演、小生;李纶,编剧、琴师兼老生和丑;阿甲,编剧、导演、老生;陈冲,导演、鼓师;罗合如,编剧、老生;袁石铮,琴师;陶德康,编剧、导演、小生武生两门抱兼演其他行当;简朴,小生。此外,石天、孙震、阿良、陈怀平(女)、张梦庚、李碧岩、展宇等都是团内比较重要的人员。
由于该团原定计划是约在三年内的第一阶段,着重学习京剧技术,因而演出剧目绝大多数是传统戏,共计30余出。在传统戏中,对部分剧目进行了整理改编。作为重点整理的为全本《一捧雪》,由阿甲整理并饰莫成,任均饰雪艳,罗合如饰陆炳,王一达饰汤勤,孙震饰严世蕃。作为改编的剧目有:《宋江》,由阿甲、李纶、石畅改编,陶德康、陈冲、石畅导演,阿甲饰宋江,方华饰阎惜姣;《玉堂春》的前半部,由石畅改编,王一达导演,任均饰苏三,简朴饰王金龙。这两出戏的改编,都力图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演出的水平有所提高。在排演《宋江》时初步试行了导演制度。在排演《玉堂春》前半部时正规的导演制度开始建立起来。在延安以新的手法导演京剧,由此开端。
建团前后上演的新编历史剧目有:王一达、石畅编导的《吴三桂》,王一达饰吴三桂,任均饰陈圆圆,石畅饰多尔衮;欧阳予倩编写的《梁红玉》,陶德康导演并饰韩世忠,任均饰梁红玉,张东川饰金兀术;徐筱汀编写的《陆文龙》,陶德康导演并饰陆文龙,阿甲饰王佐,张东川饰金兀术,王一达饰乳娘。此外,还有由陈冲导演,王一达(饰岳母)与院外金毅夫(饰岳飞)协同演出的《岳母刺字》。1942年4月,该团与八路军一二〇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延安平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