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讲史话本。
最早著录于明《文渊阁书目》卷六杂史类。凡一卷。不署撰人。
全书叙唐代薛仁贵征辽事。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天下太平,诸国来朝。有伯济国使臣来朝进贡,途经辽国,为官封莫离支的大将葛苏文截留,抢去贡物,刺字其面,讥讽唐朝。太宗大怒,亲率大军出征辽国。太宗曾得一梦,为葛苏文追击,有白袍小将来救驾。及醒,出榜招义军,冀得其人。绛州龙门县大黄庄分曲村人薛仁贵,家素贫,善武艺,知兵法。从妻柳氏言,往投绛州兵马总管张士贵部下,随大军出征。张士贵妒贤嫉能,将仁贵一路所立战功皆冒为己有。征途中,仁贵屡屡救助老将退敌,程咬金等皆蒙其助,共推荐于帝,因未得其人,俱为张士贵饰辞瞒过。大军经思乡城,太宗入城被困。仁贵领兵往救,围解。太宗见仁贵,即梦中所见白袍小将,大悦,遂授仁贵三路行军先锋使职。张士贵叛国投辽,为敬德等追获,被流放海岛。仁贵擢升南郡公,领三路都统军职,生擒葛苏文。时辽主献城请降,太宗命诛葛苏文,加封辽主为高丽国王,班师回国。
薛仁贵正史有传,见《旧唐书》卷八十三、《新唐书》卷一百十一。传中虽亦叙仁贵随太宗征辽,勇敢善战,屡建奇功,然无本书所叙伯济国使者被劫、仁贵献计渡海、辽国公主深山避难,与莫离支对战及张士贵、刘君昴冒功诸事。薛仁贵征辽故事,元杂剧亦有搬演,如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佚名《摩利支飞刀对箭》与《贤达妇龙门隐秀》等。杂剧内容与话本相较,殊多不同。其相同处因系同一时代作品,亦难考定其谁袭谁创。但在1967年发现的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十三种中,有《薛仁贵跨海征辽》,其著作年代当在话本之后。开首七言诗一首及正文六十一字,与话本开首完全相同,可见词话是依话本而作,仅文字繁简不同,而故事情节则大致相似。惟词话多出仁贵与柳迎春婚姻事。明代中后叶,以薛仁贵征辽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创作,现存至少有两种:一为《薛仁贵跨海征东白袍记》,一为《薛平辽金貂记》,有明富春堂刊本。清代有无名氏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