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
作者西汉韩婴。韩婴,生卒年不详,燕人。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曾与大儒董仲舒辩论于朝廷,董仲舒亦不能难住他。韩婴是汉初传《诗》三家之一的《韩诗》创始人,亦授《易》,传授地区主要在燕、赵间。据《汉书·艺文志》载,著作有《韩故》《韩诗内传》《韩诗外传》《韩说》及《易传》等。今存仅《韩诗外传》10卷,是今文三家诗流传下来的唯一著作,然紊乱脱落,已非原本。佚文散见《文选》及唐、宋类书中。
韩婴说《诗》主要是借《诗》发挥政治思想,多述孔子逸闻、诸子杂说和春秋故事,大抵为引《诗》以证事,并非述事以明《诗》。在汉代,《韩诗》即以《内传》《外传》著称。《史记·儒林列传》说:“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而《汉书·艺文志》则认为韩婴作《诗》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虽褒贬不同,但都说明《韩诗》着力于传,而非训诂。
大致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道家、法家的有关言论,内容涉及修身、治人、为国之道,反复强调隆礼重法,尊士养民,任贤使能。
明刻本《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说《诗》,多断章取义,触类引申,与《诗》本意相径庭,使诗句成为一种比喻,借以牵强附会叙事说理。文章体制大多先叙事或议论,篇末引《诗》一两句以证明。而同一两句诗,往往有两则以上的事例或理论,分条阐述。因此,《韩诗外传》既是关于《诗经》的重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短文集,在汉初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其中的历史故事或寓言多有所本,可与史书、子书互证;也有些艺术加工,擅长用对话发议论,露神情,见性格。论述则多节录诸子原文,于取舍剪裁中见己意,故“文辞清婉,有先秦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证》卷二《诗类》)。塑造了士、君主、良臣、行人、妇人等人物形象,虽有类型化倾向,然亦有性格鲜明突出之人物,如晏子等。有些篇章情节曲折波澜,如卷十的菑丘訢之事,颇类古代武侠小说。
所载历史故事,多为刘向编《说苑》《新序》《列女传》所采录;赵晔撰《吴越春秋》也采取其中有关吴越的故事做素材;《列士传》《高士传》亦多有采用。《说苑》等书中的故事已开古小说先声,《韩诗外传》则是衔接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的单则故事之间的一个环节,在小说发展史上当占一席地位。
现存最早版本为元至正十五年嘉兴路儒学刻本,明代有通津草堂刻本、野竹斋刻本、芙蓉泉书屋刻本、《汉魏丛书》本、《秘书九种》本、《津逮秘书》本,清代有亦有生斋刻本、周廷寀刻本、《四库全书》本。今人注本有许维遹的《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巴蜀书社1996年版;赵善诒《韩诗外传补正》,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4.
• 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96.
• 于淑娟.韩诗外传研究——汉代经学与文学关系透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