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
中国秦代政治家、文学家。
楚上蔡(今属河南)人。青年时曾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入秦,初为吕不韦舍人,后来向秦王献灭六国、成一统之计,受到赏识,拜为长史、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秦宗室大臣议决驱逐一切客卿,李斯亦在其中。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说服秦王放弃了这一打算,从而进一步得到信任,官至丞相。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力主废分封、立郡县,提议焚《诗》《书》,禁私学,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均被采纳。又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著字书《仓颉篇》。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秘不发丧,矫诏杀公子扶苏、大将蒙恬,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秦二世二年(前208),受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
李斯
李斯贵为秦相,著述甚多,但《汉书·艺文志》未著录其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曾在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等“立石刻颂秦德”,史载李斯随同至会稽,张守节说“其碑见会稽山上,其文及书皆李斯”。《隋书·经籍志》著录《秦皇东巡会稽刻石文》,未署姓名。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认为“李斯《狱中上书》云‘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则刻石名山文,当斯手笔也”。《汉书·艺文志·小学略》载“《仓颉》一篇”,班固说“上七章,秦丞相李斯作;《爰历》六章,车府令赵高作;《博学》七章,太史令胡毋敬作”。今敦煌、居延、阜阳、尼雅和水泉子均有《仓颉篇》汉简出土,北京大学藏汉简亦存。文集有今人辑注本《李斯集》(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