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同名刊物4种。
①北平左联机关刊物之一。1933年4月15日创刊,同年7月31日终刊,共出4期3册。第2期于1933年5月15日出版,第3、4期于1933年7月31日出版,第3册即为3、4期合刊。王志之、谷万川、潘训、陆万美等任编辑,西北书局印行,出版地北平。
《文学杂志》第一号封面
刊物是一份侧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刊物,体裁多样,版面活泼,无创刊词。作品主要内容有:宣扬反日爱国;展示农民的悲苦境遇及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军阀战争的痛恨;抨击国民党及其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政策;批驳苏汶等“第三种人”离开阶级的立场来谈政治和文学。
②现代文学刊物。1937年5月1日创办于北平,朱光潜主编,常风助编。编委由朱光潜、沈从文、杨振声、朱自清、叶公超、周作人、废名、林徽因、李健吾、凌叔华10人组成。此刊在朱光潜北京的家里召开编辑会议,编辑完毕由北平的京华印刷厂排印,再寄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每月1期,24开本。1937年8月1日出至第4期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1947年6月1日在北平复刊,主编仍为朱光潜,编委会由朱光潜、沈从文、杨振声、冯至、姚可昆5人组成。1948年11月,在左翼文人的批判下,杂志最终停刊,共出版22期。杂志较为畅销,每期发行量均在2万份以上。
《文学杂志》创刊号封面
朱光潜在《我对于本刊的希望》中提出“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风格或趣味成为正统”的办刊原则。力图以宽大、自由、严肃、独立的文学态度,创办此刊,树立一种健康、纯正的文学风气,抵制政治和商业对文学的侵蚀,坚守纯文学取向和自由主义立场。所刊文章以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研究为主。宣称对投稿作者无门户之见,采兼容并包的开放性原则,实则同人色彩颇浓,是“京派”文人作品的重要集结地。对于读者,秉承“不轻视读者,不逢迎读者,不妨由迁就读者而提高读者”之理念。
③1943年7月1日创刊于桂林,孙陵任主编,由桂林大地图书公司发行,同年11月5日停刊,共出2期。此刊无创刊词,辟有小说、童话、仙话、散文、诗、剧本等栏目,译文占有一定数量。撰稿人除编者外有青苗、王西彦、方敬、汝龙、巴金、骆宾基、张白山、方然、姚奔、绿原、端木蕻良、吴天、马沈、汪曾祺、程铮、卢剑波、张冬宇等。
《文学杂志》创刊号封面
④中国台湾地区文学杂志。1956年9月20日创刊,夏济安任主编,刘守宜任发行人。1959年4月第6卷第2期开始由夏济安、侯健共同主编。1960年8月20日出版终刊号后停刊,共出版8卷48期。参与创办的有吴鲁芹,主要支持者有林以亮、王敬羲、余光中、朱乃长等。
刊物提倡“朴实、理智、冷静的作风”,希望继承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伟大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在中国台湾地区视文学为宣传工具的语境中,坚守“文学”本位的编辑原则,强调文学不是宣传,自有其价值所在。创刊伊始自觉接续中国20世纪30~40年代现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脉路,并积极引进西方现代文学与批评方法,推动了中国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兴发与现代文学批评的建设,为中国台湾地区现代文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 陈建功.百年中文文学期刊图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 张松建.《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8).
• 陆士清.血脉情缘//陆士清选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