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1763?)
中国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宁辽阳,一说原籍河北丰润,寄籍辽阳,生于江苏南京。先祖为汉人,约于明末入满洲籍,属汉军正白旗。曹雪芹的卒年,据甲戌本第一回脂砚斋评语,为“壬午除夕”,即1763年2月12日。另有卒年为癸未(1764)除夕和甲申(1765)之说。关于曹雪芹的生年,涉及对其父亲身份的认定。如果他是曹颙之子,那么可以肯定生于1715年,因为曹颙于1714年暴卒,他的遗腹子生于次年。如果他是曹頫之子,因生年与祖父卒年相距不远,据张宜泉《伤芹溪居士》原注:“年未五旬而卒”,则生年在1715~1718年间。吴世昌推断其生年为1715年,胡适推断其生年为1718年。周汝昌则据敦诚《挽曹雪芹》诗“四十年华付杳冥”,认定其生年为雍正二年(1724)。
《曹雪芹像》(宋忠元作)
曹雪芹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历祖父曹寅,父辈曹颙、曹頫,三代世袭当时的财赋要职江宁织造。织造是内务府外派监造宫用绸缎衣饰的官员,还可直接向皇帝奏报地方官民情形。康熙帝6次南巡,其中4次由曹寅接驾,并以曹家主管的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家的富贵显赫以及与康熙帝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曹寅饱学工诗,广泛结交文人学士,深受皇帝宠信,曾任织造20余年,还数次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奉命主持编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百年望族”和“诗礼之家”的背景,对曹雪芹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少年时代的曹雪芹过的是纨绔子弟的生活。乾隆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760~1761),他的朋友敦敏两次听曹雪芹话曹家“旧事”,有“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秦淮旧梦人犹在,燕市悲歌酒易醺”之句。西清《桦叶述闻》记曹寅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潘德舆《金壶浪墨·读红楼梦题后》记“传闻作是书者,少习华膴,老而落魄”;《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云“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那段富贵豪华的生活在曹雪芹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雍正即位后,政海风波叠起。曹頫在雍正初年累受谕批斥责,雍正五年(1727)被罢职,接着家产被抄没,曹家急遽衰落。大约在雍正六年六月,曹家离开江南旧家回到北方。这年曹雪芹大约十二三岁。乾隆初年,据说曹家的境况似有转机而旋遭更大的祸变,从此沦入“树倒猢狲散”的境地。返北以后的曹雪芹,先在官学就读,后入内务府当差,家景贫困。晚年迁居西郊山村,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著书黄叶村”的生活。敦敏《赠芹圃》诗云:“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描写了曹雪芹悲苦凄凉的晚年生活。敦诚的《佩刀质酒歌》题下小注云:“秋晓遇雪芹于槐园,风雨淋涔,朝寒袭袂。时主人未出,雪芹酒渴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饮之。雪芹欢甚,作长歌以谢余,余亦作此以答之。”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曹雪芹的性格风采,虽沦落如斯,依旧豪情不减。裕瑞《枣窗闲笔》亦记他“善谈吐,风雅游戏,触景生春,闻其奇谭,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曹雪芹像》(王子武作)
曹雪芹写作
《红楼梦》是曹雪芹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他以自身亲历亲闻的生活为基础,以“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方式,书写了他的人生阅历和感悟。深邃丰厚的内容、诗性的叙事、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肺腑的情节,具有永恒的魅力。“红学”也因他的这部名著而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