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2-04-11~1989-11-21)
中国哲学家、教授、诗人。原名杨元靖。
生于四川省潼南县双江镇,卒于北京。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黑格尔全集》编译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28年毕业于北京江文高级中学,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29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1年前往德国,先后就读于汉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1936年回国,曾任教于北平大学、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工学院、华北大学等。1956年调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直至退休。杨一之熟谙英、法、德等多门外语,译笔雍容典雅,在欧洲哲学史研究中沉潜数十载,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他精通从I.康德到G.W.F.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对现代欧洲哲学也有着广泛的涉猎,在康德与现代哲学之关系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哲学讲坛执教多年,为中国的德国哲学研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者。杨一之晚年曾计划撰写一部黑格尔研究专著,惜英雄暮年,壮志未竟。“天啬臻中寿,嗟君不世才,冥心探奇矣,抵掌何雄哉。析辩惊沧海,著书轶讲台,我伤知己逝,萧瑟北风来。”这首诗是杨一之逝世前夕为好友志哀而作,但也被学者读作他自己一生的写照。主要著作有《康德黑格尔哲学讲稿》(1996)。重要论文有《评昂利·瓦尔德的〈辨证逻辑导论〉》(1978)、《略论黑格尔与资产阶级革命》(1981)、《康德摧毁了上帝本体论的证明》(1983)、《“人类理解论”读后》(1988)等。译作有勃朗克《物理认识的途径》(1934)、马克思《福格特先生》(1963)、黑格尔《逻辑学》(1974、1976)等。杨一之逝世后,他的夫人冯静编纂了论文集《理性的追求:杨一之著述选粹》(2000)。